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古训赏鉴

(2022-11-23 21:26:27)
标签:

佛学

教育

历史

收藏

文化

中华古训赏鉴

中华古训赏鉴
作者/黄希庆
   中华古训,是中国人遵行和推崇的准则,或流传下来的典籍,以及可以作为准绳的训言。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说:了解别人叫做聪明,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智慧。如果人活一辈子,连自己都没有认识清楚,那么,这人必将是糊里糊涂过一生。
   《修心古训》中说: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自己有了光彩,要掩藏几分,只有涵育以养深;别人的寒酸,要遮蔽几分,唯独浑厚以养天。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心之气象,多欲则软弱,少欲则刚强。”
   在鉴赏古训得到的启示中,自认为一个人若能做好三件事,定能终身受益。首先是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也就是说话要忠诚、朴实,处世要笃厚、恭敬,惩戒忿气,杜绝贪欲,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古人云:“自古重贤豪,诗书教尔曹,人生皆有事,修已最为高。”人们道德修养的提升,品格高尚的体现,就在于“内方外圆”,两者缺一不可。不懂得变通的人,让人讨厌;过于油滑的人,定是虚伪。
   穷苦人想得到的是,眼前日子的温饱,合家生活的圆满;平凡人想得到的是,数不尽的金钱,享不尽的富贵;士大夫想得到的是,夸不尽的名誉,褪不去的光环。可是,老天是公平的,永远不会只眷顾某一个人,给他多大的幸运,日后必会给他多大的磨难,能做到的只是把握住时机而已。上苍为某个人关一扇门时,必定会为他留一扇窗,无绝人之路。
   其次是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慎。只有注重修身,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比如:拜将入相的曾国藩,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这样的高德大才,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他一生低调做人,谨慎做事,修养成为了大忠、大智、大勇之人。我们虽做不了曾国藩这样的国家栋梁之才,然而,我们可以学他做人之道的精髓。
   然后是定心应物。作为一个平凡人虽读书少,也可成为有德君子。古训中说,加强自身修养,注重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修身先修口,做事先做人!
   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些人就是守不住口,爱好打听、摇传别人的私事,爱好议论别人的是非。口头上兴风作浪,舌尖上颠倒黑白。又或者好大喜功、爱吹牛皮,喜欢把小事吹成大事。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大言失守街亭、魏晋名士的清谈误国,都是嘴上若的祸。
   聪明人宁可嘴拙一些,保持沉默,也决不会说多余的话。“人”字不过一撇一捺,写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创造良好的个人环境,方能获得各方力量的支持。做事先做人,把握方向,操守正道,才能站得住、行得通!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点一滴,都应该从小事做起,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为什么做事要方,做人要圆?《老子》一书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滴水,只因可方可圆,才能泽润万物;一个人,方圆相济,便可活得豁达,做人圆满。内方外圆,是人生至高境界;“只圆不方”,没有原则,没有操守,没有底线,属于世故小人;“只方不圆”,说话不看场合,总让对方下不来台,又很容易得罪人。其实,圆在方内,除掉虚浮,别太世故,有几分稳重就好;方在圆中,藏起锋芒,为人处世不那么咄咄逼人,有几分灵动,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听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古训,到底何谓君子?何谓小人?能给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说:“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一听,做到这四个字就能当君子了?不会这么简单吧?于是又追问,说:“如斯而已乎?”这样就行了吗?
   孔子又补充了一句说:“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想法让别人安乐。子路显然还不满足,又追问:“如斯而已乎?”孔子又补充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炼自己,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也责备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做好。为人处世能做到这些,难道不能成为君子吗?
   孔子告诉我们做人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去安天下,而是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修身”,是对家国、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孔子和他的弟子力争做“最好的自己”,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对家国、对社会的责任。这也就是中国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尊守的大道理。这也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
   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也常常会听到有些爱发牢骚的人,抱怨老天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多多了解古训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做到谨言慎行,礼行天下,就会少减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2022-1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