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带孩子利与弊
(2016-04-20 22:28:18)分类: 课题研究 |
祖辈带孩子利与弊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的父母,不只是为了自己生活的更自由,还是爷爷奶奶不放心将自己的宝贝孙子或孙女交给年轻人带,孩子由年长的祖辈带的还是占大多数,有时在幼儿园中我和这些年长的祖辈家长交流时我会和他们讨论这方面的问题,他们的答案是这样的:“他们的爸爸妈妈都还是个孩子,自己都带不好自己,怎么能带好孩子”;“他们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从小就是我带,晚上也是和我睡在一起”还有的家长说“年轻人脾气大,好打孩子”……
当然,老人帮助带孩子也有优点,比如,他们时间比较充足,可以给孩子更细心,更耐心地照顾;老年人生活经验丰富,可以解决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简单的问题;老年人生活孤独,儿女工作忙,有孙子孙女带着,生活很充实,也不感到寂寞。老人带孩子虽然存在一些优点,但是在我的实际教学和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老人带孩子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案例一:今天是星期二,终于迎来了2015年第一场雪,幼儿园的老师和早到园的孩子在院子里堆了一个大大的雪人,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陆续来到了幼儿园,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年轻的家长带孩子来幼儿园都会让孩子在雪人前或雪地里给孩子拍个照,他们也允许孩子在雪地里玩耍,而年长的祖辈送孩子上幼儿园,大他们好像是开过会是似的,对孩子都会说“不要在外面玩,外面太冷了,衣服弄脏了,衣服弄湿了,会感冒的”更有甚至一位中班孩子的奶奶就是看着孩子进教室才放心的走开。
案例二;我班的韩昌润本来该是上中班的年龄,他的爸爸妈妈也想让孩子上中班,可是他的奶奶好像比较强势,在家也是一家之主,她就要求孩子上学前班,说在中班根本学不到东西,就是老师带着孩子玩,上大班学的东西太少,就这样孩子进入我班学习,进入我班后我才发现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很差,就连吃饭这一件小事,每天都是我班最后一个吃完,我将这一情况和他奶奶沟通,他奶奶说在家都是她喂孩子,自己能吃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衣服鞋子也是我给他穿,就这样哪点做不好,孙子还会发脾气,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别人谁也别想尝一点,有时发脾气还会打我和他爷爷。老人表示拿他真没办法。
案例三:陈思佳是我班一名留守儿童,她是一个很文静、听话的一个女孩,从进入我班很少听到她讲话,也很少见她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她每天总是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情,有一次我和她聊天,才得知,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奶奶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她很少出去和别人聊天,每天接陈思佳回家后,也不让她出去和外面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说外面的坏人多,陈思佳回家后就自己玩,要么就看电视,时间长了就养成陈思佳这样一种性格。
从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老人带孩子有以下几种弊端;
就像案例二韩昌润的奶奶那样的祖辈家长大有人在,他们对孙子孙女的爱,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真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于是老人处处依着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无条件的满足,时间长了,孩子就感觉到自己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里的人都要听他的,稍不和自己的心意就大哭大闹,来满足自己的不合理的要求,长此以往,就容易是孩子形成自私自利、人性等不良性格。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的这一重要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必须以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为实现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纲要》中还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这些教育理念在祖辈家长看来,他们很难接受,一些祖辈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而且祖辈人由于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因此,往往用经验代替科学。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应该教孩子认字写字、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在他们看来什么游戏、绘画的一些活动都是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一点的作用。
儿童时期是孩子各个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恰恰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智力刺激和活动力量,而祖辈家长他们的活动范围很窄,他们接触的也都是和他们年龄相仿的老年人,而老年人本事自己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喜欢安静不喜欢运动,时间长了在他们的熏陶下孩子容易老成有余,活泼不足,阻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