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训基础保障
(2019-09-26 21:33:57)(一)精选培训对象,建立培训对象库。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制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研,摸清县域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底数及需求,分产业、分类型、分层次建立培训对象库,组织培训对象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www.ngx.net.cn)“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即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修订版)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报名参加培训。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其他产业部门沟通协作,支持行业重点工作人才培训需求,优先培训“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中的农民。农民教育培训数据库是开展教育培训和进行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基础平台,各地在开展培训时,必须从数据库中提取信息组班、培训、评价考核和上报。
(二)科学确定培训机构,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格局不变。加快建立开放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农广校和农业职业院校、涉农院校主体支撑作用,引导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教育培训工作。依据农民教育培训的特点,积极研究制定遴选培训机构的标准、程序和方式,充分发挥自治区选定并公布的两批示范基地(含自治区级、市级和县级的综合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培训机构承担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的功能作用。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基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需求调研、培训组织、过程管理和跟踪服务等工作。加强管理服务,鼓励市场主体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
(三)科学组织培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抓好教育培训各环节工作:一是做好计划方案。要依据培训资金、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和分产业分层次分类型培训的原则,制定方案和分班教学计划,做到“一班一案”。二是开门遴选优质师资。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和特点,选择有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农民认可、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教授或乡土人才担任培训教师,并纳入培训师资库。三是选用好教材。为每位参训学员选购(或自编本地特色的)一套教材,其中至少有一本通用教材必须从管理系统中选购。优先从农业农村部统一开发并发布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目录中选购内容适用于本地的教材(含文字和音像教材)。鼓励开发编印和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培训教材。四是丰富培训内容。科学设置通用课程、专业课程、现场学习、生产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构建培训课程内容时,要突出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绿色发展理念、信息化应用、品牌创建等综合素质培养,着力培养农民的市场品牌意识,提升规划、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能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提升产业效益。五是规范开展培训。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方案,在线完成组班和组织培训,完善培训组织流程各主要环节,如签到考勤、在线评价和建立台账档案等。
(四)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实践教学。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坚持在生产实践中培训。围绕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式、交替式开展培训,提升实习实训比重。坚持按农民特点施教,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推行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和案例教学以及田间学校教学、送教下乡等培训方式。坚持分类分层培训,自治区负责组织开展农业经理人、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培训师资及自治区本级素质提升拓展培训;市级负责开展本区域内的素质提升培训和师资培训;县级负责组织开展分产业分类型的各类型农民培训。
(五)强化信息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开展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和在线考核,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培训的学时学分有效衔接。加强教育培训资源开发建设,围绕职业素养、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农村生态环保等主题为学员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开设便捷易学在线课程。积极组织发动各类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农民下载使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鼓励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利用云平台开展线上指导服务。
(六)强化延伸服务,增强农民获得感。支持并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展览展示、创业创新项目路演、技能竞赛等活动。支持农民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通过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经济组织。加强指导和服务,引导成立农民协会、联合会、产业联盟等组织,实现抱团发展。组织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校和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围绕培训对象生产需求,结合农时季节和生产环节,开展产业全周期跟踪指导和服务,对接创业扶持项目,指导发展产业和经营致富。
(七)加强政策扶持,激发自主发展潜力。各地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历史契机,整合政策资源,加大扶持政策的创设力度,积极引导对接扶持政策,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人才奖励激励、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鼓励其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融资担保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个人信用担保贷款。争取专项扶持政策,帮助参训农民解决贷款难、生产辅助设施用地难等问题,增强其综合实力与自主发展能力。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