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游戏回归幼儿

(2017-01-09 16:56:46)
分类: 品味书香(杨红丽)

首先我想说的是对游戏的认识,从游戏的主体性来分可以将游戏划分为自主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自主性游戏:幼儿自发、自愿参与的游戏;它与学习活动最显著的区别:没有固定的预设目标。手段性游戏:成人想借助某种游戏形式,想要幼儿达到某一预设的活动目的。这几张图片就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的场景,虽然游戏材料和媒介都很简单,但是幼儿却乐此不疲的参与到游戏当中,试想幼儿为什么会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呢?因为这是幼儿发自内心想玩的游戏,它既没有任何成人预设的目标,也没有任何事先约定的规则,所以他们才会毫无压力、发自内心的想玩。而手段性的游戏呢则是我们事先赋予了它一定的目的,希望通过游戏达到相应的目标,所以幼儿真实的参与性一定不会很高。下面给大家欣赏几组照片,是运动中的游戏,这些游戏的场面看起来更加自然。(滑滑梯、竹竿、滑板、竹梯等游戏)

这是华爱华老师从游戏性质的这方面来划分的,将游戏划分为自主性游戏和探索性游戏以及规则性游戏。自主性游戏:教师对游戏材料和玩法不做任何设计,如何玩,用什么来玩,完全由幼儿自主决定。探索性游戏:教师为幼儿设计的游戏是为教学而设计的活动,教师通过对游戏材料的设计,将教学目标作为一种假设隐含其中,幼儿通过探索材料,从各种现象中发现知识和原理,从而习得我们所谓的本领。规则性游戏: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游戏玩法,制定游戏规则,幼儿经常会通过竞赛产生输赢结果的一种游戏。这几类游戏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自主性游戏——无结构——无意性学习——游戏获取的知识经验具有不确定性,探索性游戏——低结构——发现式学习——通过游戏获取特定的知识经验,规则性游戏——高结构——练习性学习——通过游戏运用并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这里我想举一个关于搭积木的例子,同样是搭积木的主题,但三种性质的游戏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教学策略,达到不用的目的,自主性游戏中幼儿随意选择各种积木进行自由的搭建,没有任何的目的、没有任何成人的干预,幼儿可以很自由的进行游戏而探索性游戏,教师除了给幼儿提供下来,还提出让幼儿要大高楼,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自己打出了几层高楼,是如何搭的,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而规则性游戏的目标更加明确,要求幼儿要搭出十层高楼,还要比较水运用的方法最多,这就是三种不用性质的游戏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做法。

我想有关幼儿游戏我们有一个共识:幼儿的活动是以游戏体验为主这也是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各种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的属性兼容学习性与游戏性: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

这是上海东方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表。上午有专门的角色游戏活动的时间,我们很多幼儿园也有。

这里我想说的是有关游戏我想跟大家达成的第二个共识就是游戏是能够重复玩的,且每次过程都是不一样的。

老师们常说在为孩子们创设区角时累的半死,曾经我也深有体会,但现在我觉得这些累都是不必要的,至少是可以减少的,不信我们来看看角色游戏创设的要求吧。

1)小班:以教师创设为主;

2)中班:1/3教师创设,1/3教师协助幼儿创设,1/3以幼儿创设为主;

3)大班:1/3教师协助幼儿创设,2/3以幼儿创设为主。教师创设的部分我用红色的字体进行了标注。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有一句行话交小班要绝对真实,中班要一半一半,教师可以参与创设可以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在幼儿手上。大班要完全留白,大班的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主的创设。

一般情况角色游戏是自主性游戏,但有一些角色游戏却只是单纯的情境性游戏。我们来看看这些材料,在你的幼儿园、你的班级有没有?我想应该都有吧。这些材料是谁提供的呢?可不可以有?很明显这些材料是教师提供的,也是可以有的,在小班和中班上学期是可以有的,但是到了大班还有就不正常了。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应该是有了替代物的意识,藕片不是必须是这样子,饺子也可以有其他的形态,他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替代物代替这些东西,所以他们是可以自己创设的。但是在小班教师的创设有没有意义呢?一定是有的,正因为幼儿有了小班的经验中大班才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

教师创设的游戏严格意义上属于情景游戏而不是角色游戏,这个情境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创设好了不以孩子的需求而转移的。近年来有一些地方开始流行这种游戏屋,很精致很漂亮,但作用并不明显,幼儿在里面只能玩美容院、美发屋的游戏。这个板鸭店,教师创设起来也很辛苦,但这个区域是固定的,孩子们在里面只能卖鸭子,还只能卖板鸭,还不能卖其他的东西,这个区域创设好以后有可能一学期甚至一年都不会变,这样的游戏不能说幼儿没有收获,收获当然是有的但是却有违角色游戏自主性的原则,教师也没有必须这么呕心沥血做的那么辛苦,再来看看这组游戏场景,孩子们那一块布在地上玩野餐的游戏,这应该就是他们生活经验的一个迁移,他们今天玩了野餐的游戏,有可能明天还会接着玩,但后天就不一定玩了,不玩了这个区域就不存在了,这就不是教师创设的游戏,是幼儿自己创设的。这就是情景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

但我们不能整齐划一说不创设就一点也不创设,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创设的度,比如这个卖冰淇淋,对于小班的幼儿,冰淇淋是教师做的,架子也是教师做的,但冰淇淋上面五颜六色的彩片确实幼儿做的。教师一定要注意把这个度放给幼儿。让游戏回归幼儿,把游戏还给幼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