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自己,才是最顶级的智慧

2024-05-07 07:55:10

心学大师王阳明认为,人生的是非成败不在于外物,而是源自本心。

 

成功是没有捷径的,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的内心。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事半功倍。

 

 01 

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清别人,您就是智者;认清自己,您就称得起“圣明”了。

 

认清自己,战胜自己从古至今都不容易,王阳明就是一位这样凤毛麟角的圣哲。

 

除却哲学成就,他也曾经带领精兵,在短短几个月内,荡平作乱数十年的匪患,却坦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正是因为时刻保持这种清醒的自我认识,才使他成为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大圣人。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认不清自己的真实实力,并且经常被他人的过誉所蒙蔽。

 

这类人受到的褒奖越多,自我膨胀就越严重。最终很容易自不量力,捧杀自己。

 

春秋时期,除却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其实还曾经有个实力弱小的息国

 

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相处。一年,息国仅仅是为了一件小事,就和郑国翻脸了。

 

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就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臣们纷纷提醒国君:"我们的威望比郑国高吗?我们的国力比郑国强吗?"

 

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他下令要全体兵向郑国发起袭击。郑国立刻出兵迎战。最后,弱小的息国自然被更加强大的郑国杀得大败。

 

不自量力又分不清敌我的息国,在此战之后没有多久,就被楚国消灭了。

 

做人,不想吃大亏,就要有自知之明;做事,不想跌跟头,就得量力而行。

 02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传习录

 

艰难困苦,其实是磨砺心灵的良机。

 

在芸芸众生之中,我们都不是圣人。只有经历挫折的磨炼和困难的考验,才能真正认清自己,着眼人生。

 

回首自己的青春岁月,您是否有过这样的念头:

 

为什么我每天都流着汗水辛苦的奋斗,却依然活成了一副平凡的模样?

 

凭什么那些看上去更轻松的人,却能靠一个出身就拥有更顺遂的人生?

 

执念,嫉妒,攀比,模仿。不过是于事无补,又徒增痛苦的肤浅。这无法帮助您改变处境。

 

说句现实的,攀比这种愚蠢的念头,也只有愚人对此念念不忘。智者只会与自己比较,心之所念,不过就是超越自我。

 

《汉书·礼乐志》中写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只有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方向,才能有所成就。

 

因为嫉妒别人的成就,而沿着别人的足迹前进,就算你在这条路上走的再远,这也是别人的路。到头来,终究只会让你迷路。

 

人这一生,就是要在摸爬滚打中不断前进,才能看得清前路,记得住归途,抗得起责任,放得下虚名。不急不缓,不骄不躁,回归本心,砥砺前行。

 03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认清自己,就是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自卑自轻。

 

世人皆知,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是有谁知道,这个才华横溢的男人,是个结巴呢?

 

韩非子的结巴为他带来了很多偏见和不公正的对待,甚至使他错失了应得的官职。可是他没有就此自卑消沉,更没有恃才自傲,自我满足。

 

他选择发奋创作,写了《韩非子》一书以述其志,别看他结结巴巴,才学却是一流。

 

就连秦王看了韩非子的《孤愤》、《五蠹》两篇文章,都大为叹服,还以为是古人所作。

 

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自我高估的人,他们看到别人的成功总是不屑一顾,“他只是有这个机会”就是这类人的口头禅。殊不知,机会,是为有实力的人准备的。

 

当然,也不乏缺少自信的朋友。

 

对于一个人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资质平平不受信任,而是身怀才能而不自信。

 

明明能够做好的事情,却因为过度的自我否认而失败,岂非人生一大憾事?

 

古语有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诗仙李白也曾写下“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绝唱。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能力。

 

一个人,只有足够的了解自己,扬己所长,避己所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