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养气,养福

2024-04-08 10:45:08

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需要富养。

 静以养心,宽以养气,和以养福。 人生后半场,做好这三件事,就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静养心 《黄帝内经》讲: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中医认为,心为五脏之首。 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是最好的养生。 心要静,需在平时多下功夫。 

某天,学生问王阳明:

“老师,我在安静时修心,觉得心里的意思还好;

 

可是一遇到事心态便大不相同了,这该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他: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

 必须要经受住世事的磨练,根基才更稳固。 才能在有事时心能定,无事时心亦静。 学会按心兵于不动,就能如静水般从容。 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学会静心。 遇到失意之事能处之以忍,遇到快意之事能视之以淡,遇到荣宠之事能置之以让,遇到忧愤之事能平之以稳。 往后余生,做个心静如水的人。 

 

 

 

 

 宽养气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古人云: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世间百样事、笑看千种人。 胸怀宽广之人,能容忍别人的冒犯、谅解别人的过错。 咽得下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 吃得了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三国时,诸葛亮骂死了王朗、气死了周瑜。 可同样的计谋,却摆不平司马懿。 为了激司马懿出兵,诸葛亮派人给他送去女装。 司马懿毫不在意,竟然在大堂之上,换上了女装。 诸葛亮拿他没办法,最后只能收兵。 常听人说: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面对那些流言蜚语、恶意中伤,再多的争辩和解释,全都无济于事。

 防不胜防,全靠自己内心去化解。 人的心就像一个容器:装的宽容多了,戾气自然也就少了。 格局自然打开了,日子也就顺遂了。 

 

   和养福 菜根谭》有言:

“和气热心之人,其福必厚,其泽亦长。”

 

中国人向来以和为贵,和气不仅能生财,还能给你带来福报。

 《孟子》有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成全。

 

 

 和气,可以化解矛盾,让别人跟你走得更近。 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收到一封家信。 说自家人为了争地,与邻居发生纠纷。 张英阅后大笔一挥,回了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最后修成一条六尺巷,造福乡邻到如今。

 

 一个家庭的福运,根基在于和气。 如果伤了和气,这个家庭就有衰败之虞。 处世悬镜》有言:

“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

 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

 

和气待人、和气对事,幸福不请自来。

 家和,人顺,才能万事兴。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