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职场焦虑,你的佛系,正在拖垮你

2024-03-15 14:11:05

白岩松说:“为什么年轻人焦虑?不是因为没有知识,是知道的太多了,但因为没有上升到智慧层面,没有解决方案,知道的更多就有更多焦虑,”

 

当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的时候,你会焦虑;

 

当你拥有了伴侣却无法保护她的时候,你会焦虑;

 

当你满腹经纶却找不到用武之地的时候,你会焦虑。

 

焦虑,就像一个人走在钢丝上,让你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让你沮丧绝望、害怕自己会在下一刻掉下悬崖......

 焦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明明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如影随形。 获得“心理学杰出贡献奖”的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柯特曼这样定义: 焦虑=关切+威胁。 换句话说,焦虑是因为太过于在意,而太过于在意的往往都是与个人息息相关的事件。 某招聘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85%的90后有“加班焦虑”;

 61%的90后有“晋升焦虑”; 57%的90后有“消费焦虑”; 47%的90后有“学习焦虑”; 45%的90后有“晚睡焦虑”...... 大学毕业,大家踌躇满志想去施展抱负,有很多同学去了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打拼。 但我们出了校园才发现,经验、能力、人脉是必须的,而你只有学历,未必是最出类拔萃的那一拨。 大厂进不去,小公司不想进,你开始满脑子想“我怎样才能开创一片天地?” 然而更多时候找不到答案,只是寻了些烦恼。 在大城市生活,虽然工资高,福利待遇好,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理念和最潮流的物质生活。 但是高房租、高消费、高节奏又时常让他们找不到归属感。 在珠江新城上班,吃的却是隆江猪脚饭,住在拥挤杂乱的城中村,睡在不足20平的出租屋...... 特别是刚进职场不久的年轻人,付出暂时换不来我们想要的东西,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 最害怕打开朋友圈,看见友人们出国留学、升职加薪、环游世界,仿佛只有自己一人停滞不前。 然而,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只能通过在网上吐槽来发泄,因为现实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无力感。 连一个能毫无顾忌吐槽的真心朋友都没有,况且,朋友也不是“垃圾桶”,也不该遭受这样的倾诉。 很多人不止一次打算离开广州,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已经无法适应四线城市的生活。 工作机会少、待遇差,关键是和周围人的想法观念都不一样,导致无法融入。

 

还是选择了回到广州,宁可当一个时常加班,为了房租努力打工的”社畜“。

 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可能这一辈子就只能当个普通人,一些年轻人就焦虑了: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 可是又不甘心平庸到底,心里的那点傲气,和慢慢一眼就能够望得到头的现实,在不断地拉扯。太多年轻人,因一事无成而焦虑,又在焦虑中继续一事无成。

 

  作家木心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写出了最深处的焦虑,展示了人类在面对着不同场景不同情况之下的不同事件。 内心的那种煎熬、焦灼,最根本的焦虑原因其实就是无法掌控,没有所遇到事项的主动权,一切游离于自己的手掌心外,无助而烦恼。 知乎上有个问题:年轻时候最应知道的事情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答案是:由于害怕而什么都没有做。 我们会习惯性惧怕,万一做错了怎么办? 接着在无止境的假设中原地转圈,某天猛一抬头发现一步都没踏出去。 谁都不想时间精力付诸流水,谁都不愿面对岔路上形形色色的“此路不通”醒目路标。 可事实上,你要走的路99%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上路后,不断跌倒,不断爬起逐渐浮现出来的。 你得先上路,才能找到方向。 董卿一直是我很欣赏的一名职场女性。 从2005年董卿首次亮相央视春晚开始,她连续十年担任春晚和其他重大晚会的主持人,成为央视力捧的一姐。 虽然在大众甚至是同事的眼里,董卿是口吐莲花、创造“金色三分钟”春晚救场神话的人物,但是对于董卿自己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 所以,她又去美国进修,进修回来后,不光有了主持光环,还成为了《朗读者》节目的制作人,并且首播就在豆瓣上达到9.3的高分。 如今的董卿,已连续八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 董卿曾说自己也曾因为工作的平淡而感到失落焦虑。 但她没有陷入焦虑,那段时间,她开始读《红楼梦》、《唐宋诗词》。 同时,董卿还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并顺利进入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这些古典文学的积淀,也让我们在日后的《诗词大会》上看到了董卿的风采。 每一件让你焦虑的事,都是上天为你打开的一扇门。对抗焦虑最强大的武器,是我们转变想法的行动。 试问职场中谁没有压力,谁不焦虑?与其抱怨焦虑,不如主动打破现状,走出焦虑。 转变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充实自己,你走出的每一步,都会让你离焦虑远一点,离自己近一点。 不要陷入焦虑,要相信你的人生绝对不止于此。   作家苏珊·杰弗斯说,焦虑启动了我们脑子里的话匣子,透露出灾难的脚本,喷涌出一连串的质疑,质疑我们应对新事物、处理新问题的能力。 它驱使出“低劣自我”的思维方式,鞭笞着我们以最反动的方式行事。 如果我们在这些焦虑面前妥协,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能力,如果逆行而上,可能会出现一条新的上升之路。 职场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焦虑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一边焦虑一边成长。 以不变应万变,关闭了一扇门,同时打开了一扇窗,焦虑让我们更富有耐力与成长性。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