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虚拟币只赚不亏,虚拟币真的赚钱吗?炒虚拟货币真的赚钱吗?

(2017-08-27 22:07:21)
分类: 吐槽啦

Part1:短线投机

很多人玩短线,亏掉了内裤。

数学上已经证明,短期价格的波动是随机不可预测的。似乎短线炒作不可能稳定赚钱。

数学对了,但结论错了。

http://s15/mw690/005B4Od8zy7dM5Wj1Qq9e&690


价格波动确实不可预测,但有一件事情却是可预测的:波动一定会发生。市场里不可能存在直线。那么,一旦市场里出现接近直线的情况,就意味着即将出现波动来矫正,就意味着提前的预测与赚钱。

例如,持续三天下跌,跌幅超过50%,那么向上波动(反弹)的概率就急剧上升,并且随着继续下跌概率会达到100%,变成确定性的事情。

这时会有人跳出来说这他妈的不是废话,老子也经常抄底,但照样亏掉内裤。底下还有地下室,地下室还有十八层,高手死于抄底啊。

没错,高手死于抄底也是条真理。问题出在,虽然知道反弹一定会来,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抄完继续跌产生了亏损,即使反弹来了,也未必能补上亏损并赚钱。

那么就要利用其它工具将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第一:仓位控制。

“有保证的反弹位置”的设定依据:根据统计,恐慌型暴跌反弹,反弹幅度至少有一次机会会达到跌幅的一半,80%概率达到跌幅的66%。

分4次投入,就意味着能容许犯错4次而仍保证有8%盈利。

其实如果第5次6次还错了也可以保证不亏损。错第七次才会开始亏损。

建议保存这张表,投机时拿出来对照,对克服恐慌情绪大有帮助,避免割在地板。

第二:时机控制。

20%以上跌幅首次投入,则不仅盈利率会提高,容错次数也会提高。错10次,跌幅超70%的最极端的情况下才会亏损。

  • “新高之后,首次腰斩,必有25+%反弹”,是一条准确率达到90%以上的统计规律。如果对于比特币等优秀品种,那么准确率是100%。
  • “新高之后,两次腰斩,必有35+%反弹”,是一条统计准确率100%的规律,适用于最优秀到最垃圾的币。

投机时,对不同币种,起始位置控制不同。控制得越严格,胜率越高。虽然会让赚钱次数少了,然而币市由于没有涨跌幅限制,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有20%+的暴跌投机机会出现。一年6到8次。若保证持续盈利,收益就会产生指数效应,极为可观。

别跟现在的ICO动不动几十倍涨幅比。两回事。ICO有ICO的玩法。以及不可长期持续,没有指数效应。

时间再稍微拉长点,直接首富了。

因此,即使投机时通常拿不到模拟时的最佳收益,但保证不亏损,持续盈利,指数效应叠加下,收益吓死人。

第三:杠杆控制。初期投入只使用本金。本金亏损达到无法靠反弹保证不亏时,加杠杆。用对时候,杠杆不是魔鬼,是天使。

总结下这部分:

  • 虽然币价波动不可预测,但投机也能保证赚钱。
  • 这套办法,不预测下跌,只预测上涨。出错率先降低一半。
  • 暴跌入场+仓位控制+时机控制+杠杆控制4个维度能将犯错亏损的可能性降到无限低,而保持有获取暴利的机会。低风险,高回报。
  • 这套办法,收割的是人性里无法根除几百年不变的恐慌和贪婪情绪。不考虑已经被数学证明无效的所谓均线理论,压力位,阻力位。是始终可靠的办法。
  • 玩投机,只要零亏损,不用操作多少次,指数效应会将收益率推到极高。
  • 这套投机玩法适合任何不设涨跌幅限制的市场,如数字币,美股,港股等。

But,然而,人性之贪婪,也决定了,总会买得太早,卖得太晚,再修炼心态都无用,只要你还是人。既然收割的是人之情绪,那么最适合的执行者其实应该是机器。应该是设计好的天然完全排除了情绪的程序。

因此,在此,需寻找认同此理念的研发同学,数学专业同学,一起实践。

不过也不仅是需要机器之智能,也需要人之智慧。不需情绪,但需智慧。数学计算也有其边界。也欢迎其他职业朋友的交流和指正错误之处。


Part2:长线投资

开宗明义,长线投资,利用了两个维度来获得100%的确定性:

  1. 时间维度给予的确定性。长期来看,经济总会发展,需求总会增加,币价/股价总会上涨。
  2. 分散投资给予的确定性。时间拉到五年十年的长度,比特币也可能完蛋,单一公司也容易倒闭。然而整个市场会永续长存。

长线投资总要做,关键是如何处理与短线的关系。资金就那么多,如何配置。加不加杠杆。话说买房就是一种典型的长线加杠杆操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