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间十分钟》教学反思

(2014-10-31 14:46:53)
标签:

情感

分类: 教学反思

《课间十分钟》教学反思

文昌小学  李永美

    舞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学生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从小受到美的熏陶,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快乐地健康成长。 

    本解课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种的形式,引导她们学习舞蹈动作。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当、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体现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课伊始,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导语,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实现整体艺术效应的关键一步。 

本节课开始时的导语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对全体学生进行鼓励的同时,又重点指出个别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表现充满信心,而又满怀期待,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二、设置游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必须按着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例如:头、肩、腰、胯、膝、踝各关节的灵活性练习,各种脚的位置单一训练都是有其科学性的,是应该训练的。但如果让孩子按专业演员训练那样单一训练,他们就会觉得乏味,失去了练习的兴趣,训练效果不会好。

在难点处理时,采用了游戏“照镜子”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动作,变得生动有趣,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就是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把最难的两个动作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使复杂单调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且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舞蹈是时空艺术,也确有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细腻的韵味。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课是情感课。用规范的动作进行直观示范,使用比较确切精美的授课语言来讲述舞蹈动作的要领,注意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效果非常好,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地学,生动活泼地学,课堂氛围一点都不觉得枯燥。重视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教材的含蕴,使学生在练习舞蹈基本技能的活动时,充满有趣的自娱性和游戏性,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三.恰当的音乐,让孩子激发舞蹈欲望

为了有效实施这种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结构,教学中,根据年级的学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特点,设计了训练项目和规格标准,自编体现节奏有快有慢并溶合所学舞蹈动作的热身练习,以及体现学生精神面貌的舞蹈《课间十分钟》,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形体动作的“语汇”情景,诱发其产生相应情感,并依照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教学设备的条件创设情境,以渲染气氛,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而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充分感受,并产生情感,进入主体角色地位,使之充实、满足,同时自然能够注意动作的谐调、准确,进而有表情地展现“儿童语言律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课堂“小老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互教互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在教学中,还采取“小老师”领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小老师选的择上选用了动作标准的孩子,选得非常恰当,由这几个孩子教其他同学,并及时纠正动作,这几个小老师在本节课上做了老师的好助手,学生的好帮手.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小老师”下了很多功夫,付出很多辛苦,而且“小老师”已经得到学生的认可,在课堂上能够各尽其责。因此只要组织得法,让有能力的“小老师”上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理解和相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学自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其教学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有效。

    本节课中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有一个孩子忽然说要去卫生间,紧接着又有其他孩子也举手要去,让我始料不及。上课前我对孩子这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没有让他们课间做好相应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孩子可能会出现的课堂之外的问题,并做好相应预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学生爱舞蹈,也就是她们对练舞蹈很感兴趣,她们把学跳舞当作了一种好玩的游戏,既然是这样,教师在教学生练习舞蹈时,我们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并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她们感到舞蹈很美,学跳舞是件很好玩的游戏,让她们的情绪一直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下,那么,她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