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南学校 丁玥琳 音乐课《理发师》评课
(2014-10-29 09:19:14)
标签:
30届百花奖 |
分类: 评课材料 |
《理发师》评课
《理发师》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的第二课时,是一首热烈、欢快而又不失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
本课教学中, 王老师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同学的发型入手,通过聆听学习、节奏训练等多种方法去探索生活中的声音,使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并能尝试把音乐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教学设计比较新颖,内容丰富,整堂课学生参与非常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模唱歌谱”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似乎少了一点,不过学生都能跟着老师把歌谱模唱下来,已经达成了教学目标。
下面就本堂课,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中,王老师设置了让学生上前面展示自己的独特发型的活动,并引出理发师这一主题。不但自然的导入到新课教学,而且把音乐教学融入生活,让孩子们明白音乐来源于生活,由于孩子们有了这些生活经验,所以此导入环节更好地为后面的节奏教学,工具声音的模仿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重点突出,突破重、难点手法巧妙。
说到新授环节就更有趣了,王老师设计了节奏训练帮助学生们准确地演唱歌曲。先是让学生听歌曲中唱到哪些工具,这一环节是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带着问题聆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答案。然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现这些工具的使用过程,接着编成小儿歌放到歌曲节奏中,让学生按节奏读儿歌,这样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也为歌曲的学习进程更推进一步。
学生们认真地边拍手边按节奏读儿歌,很快就把儿歌读得很准,王老师在读得准确的孩子回答完问题时,也按着节奏即兴的评价,这不但大大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还让孩子们明白这样的节奏下是可以随意填词的,为以后的词曲编创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这也是本课一大亮点。
在歌曲教学中,王老师运用多次听唱的方法,在每一次聆听之前都会提出适当的问题,不但让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的习惯,还解决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可谓一举多得!比如说:在整个新授歌曲过程中,第一次聆听,是找出歌曲中理发师所用工具,解决的歌曲节奏准确的问题;第二次聆听是听听歌曲的节奏熟不熟悉,把之前的节奏训练迁移回歌曲,再准确把握歌词;第三次聆听是听出理发师的情绪,解决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接着就是反复聆听与动作编创,这多次聆听加上边表演边演唱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歌曲教学,达成了教学目标,一一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
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跟着老师模唱歌谱。这一环节,我个人认为王老师所用时间相对较少,但当我看了教师用书中的教学要求后,才明白这一部分并不是教学重点,而教学要求正是“跟着老师模唱歌谱”,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有字母谱的基础,也就是曾经接触过音的唱名,所以王老师在简单复习唱名后,直接让孩子们跟着自己像唱歌词一样把唱名唱出来,这一方法非常适当和巧妙,轻松地达成了这一教学目标。
四、
王老师用简单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
学习重点。在铃声响起之际,用巧妙的语言评价了学生本节课的出色表现,并让学生唱着《理发师》这首歌走出教室,课堂氛围一直延续下去,留给孩子们更多更大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