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课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2016-07-24 23:20:44)
分类: 结题报告

      

           

附件六:

 

 

 

武夷山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微课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      wys201410178                     

                            课题主持人:      葛    香    珠          

                            所在单位:      武夷山第一中学         

                            申报日期:       2014 年8月            

                                                 

                                     武夷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制

 

 

                                     武夷山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单位盖章: 

课题名称

微课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主持人

葛  香 

联系电话

15859956818

联系人

 葛香珠

邮箱

fjgxz@126.com

联系电话

15859956818

课题组成员基本信息(含主持人)

姓名

职务

学科与职称

研究分工

葛香珠

教师

数学

中学一级

全面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组织实施与结题。具体包括课题申报、微课教学进阶环节设计、微课案例设计及组成员的分工与协调、微课案例教学对数学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研究及课题总结报告等。

胡美蓉

教师

数学

中学一级

具体负责课题实施及课题成果的信息技术实现。包括微课案例设计,微课教学效果调研、分析报告等。

刘 

教师

数学

中学一级

具体负责微课教学案例设计,课题设计,文献检索与分析比较,以及微课教学经验总结等。

一、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采用微课形式来满足不同学生对课后复习和试卷讲解(由于高中课时紧,有部分习题、试题不能在课堂详细讲解)的需要;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是网络在线课后辅导,按需选择学习,一对一听讲,拓展传统课堂学习形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分享,将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如虎添翼,课题提出期间我校正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校。我微课组的三位老师(葛香珠、胡美蓉、刘莲)都在同一个年段,所以我们容易结合本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录制相应的微课程,我们课题组的三位老师总体来说年轻、敢于创新、擅长多媒体等特点,我们在定题初期,便通过多次交流沟通调研,基于这些,于是提出并确定了本课题。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放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就更不要说合作与探究了。但是现在的中学生所缺少的往往就是学习的主动性,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缺少学习主动性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重要知识点,而课下又无从寻找,久而久之就失掉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最终导致怕学的情绪。而“微课”的可移动性、形象化、透彻化的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缺点。“微课”的特点是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点和题型的需要,同时又能达到选择性学习目的,提升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延伸学生课外个性化学习的最好载体。可见,“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手段。

 微课的出现,为教学观念与方式的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如何通过微课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地使用数学的能力是当前研究须解决的问题。然而微课教学却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的微课本身聚焦、精练、美观、适用。微课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能力,为学生提供灵活的自主学习的资源。 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微课教学资源,对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三、研究目标:

 在武夷山一中建设 “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微课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研究微课案例教学促进教师自我提升,拓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点和题型的需要,达到选择性学习目的,提升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我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四、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内容:

 通过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研究微课如何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情合理的使用。数学教学这一完整过程会包含很多环节,并不是所用的环节都适合使用微课,所以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1、探索微课辅助教学形式,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是否优良?

 2、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微课案例设计及微课教学的辅助价值(如在教材解读、题型精讲,知识总结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价值)。

 3、探讨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意义。

 4、提供可供参考学习的成功微课教学案例。

 课题研究重点:

 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拓展过程进行彻底的剖析,分析微课在哪些方面辅助使用更加恰当。

五、研究方法:

 遵循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方法。既重视方案研究设计,又注重实施过程,并且关注实际教学效果的分析总结。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比较法,教学进阶环节设计,成功案例借鉴,微课案例设计,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统计、调查分析法,教育实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方法,以实效性研究为主。

 

六、研究步骤、内容与做法(详写):

  2013年底胡美蓉老师在建阳进修学校学习期间,初次接触到微课,感觉到采用微课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课后复习和试卷讲解的需要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和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的最初阶段,我们仨广泛学习微课相关理论,做了大量文献调研,并观看、思考了网上很多的微课案例,明白了微课的设计制作理念: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于是,我们开始打算各自体验做一节的微课。

 在各自初步体验制作微课后,我们坐下来分享与交流我们的心得。2014年6月我们在高考期间出了一份三角函数练习,并进行分工制作微课,学生带回家自己看微课并订证,学生返校后调查分析反应效果非常的好,这大大的激发了我们仨的研究热情。

 基于对“微课”的学习研究、成功案例借鉴及经验总结,课题组成员又尝试着将学科试题制作成微课程发布在本年班学生的QQ群中供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提高课堂实效。课题的教师购买了麦克风、手写板、平板电脑等设备,反复比较研究各种录屏软件,发表了课题研究论文《微课教学的优势及特点》,制作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运用——潮汐问题》等微课,发布在年段学生的QQ群和学校教育信息化专用网站上供同学们观看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针对学生询问的特别多的日常教学中难度大的习题,课题组教师将解题步骤先制作成PPT,然后边讲解边用录屏软件录制成微课视频,既服务了学生又节约了课堂的宝贵时间。

 继续通过理论学习,并且借鉴一些已经研究出来的宝贵经验,在与本课题组老师和所在年段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高中数学教学辅助教学环节去深入研究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有效性。

 2015年12月为了了解我们年段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我校学生目前的课堂学习现状以及对教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特别是微课的教学的看法。我们课题组仨对所教授6个班级的学生对老师日常教学的现状和自身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同学们统一答卷,同时,我们对实施问卷调查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调查结果显示:73.7%的学生喜欢传统的教法“老师讲授”,说明我们的学生大部分还处于被动学习,自主探究能力较弱;45.5%喜欢老师上课用(微课)课件,这说明我校老师运用多媒体上课的频率基本适当,但也有48.5%选择无所谓,说明教师在多媒体的有效运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以及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各自优劣的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等。既然每种教学方式各有自己的受用群,各有其优缺点,如何使它们能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是我们教师要研究的问题,可喜的是有62.6%的学生认为在观看过微课堂后,在自主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在课题研究中,积累自己微课教学经验,课题再实践,2016年6月中旬在武夷山一中高二(10)班进行课题推广,6月21日在武夷山二中李丕平老师的热情接待中,使我们的课题调研非常的顺利,但遗憾的是他们对微课了解甚少,我们的课题成果推广还需时间。我们组长黄武玉平时出练习很有特点:001、002、003等,每一份练习就一题,建议他有的练习第二天收上来检查完后,再将相应的微课让学生拷贝走或第四节课学生自己听微课讲解订正,订正完之后再检查,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纠错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我们题组实施过程中效果不错,故6月24日向组长和高一年段进行介绍推广。

 今后我们尽量多收集一些好的网络(微课)资源放入学生学习的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七、创新之处:

1、微课”的时长一般为10分钟以,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更利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2、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3、资源容量较小,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八、研究成效(详写):

本课题的研究成效很大,但归纳起来,我认为它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教师会产生成效。微课的出现将会使我们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会使我们在备课环节、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设计得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因为微课的使用更多的是服务学生,所以教师设计的微课必须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看、愿意学。第二,是对学生会产生成效。传统的数学课堂主要是教师教或演示,学生跟着去学习。但一个班的同学水平毕竟是参差不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同样的内容,可能会造成有的同学“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同学“吃不了”。而微课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课前制作不同难度的微课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取所需。另外现在随着无线互联网和智能学习设备的不断普及,学生可以借助这些设备随时随地地去学习微课资源,所以微课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更加有成效。因此研究微课案例教学能促进教师自我提升,能拓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点和题型的需要,能达到选择性学习目的,进而提升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我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九、主要成果清单(可附页):

葛香珠:

1.论文《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数学课堂探究活动》2014年10月荣获2012、2013年度教育信息技术课题中期成果评比二等奖;

2.《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运用——潮汐问题》2014年10月荣获第十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微课类三等奖、同时获2012、2013年度教育信息技术课题中期成果评比三等奖;

 3.《直线的参数方程》在2015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获得获得省级优课,武夷山市一等奖;

 4.2015年12月8日开设市级同课导构公开课《数列求和》,受到好评价;

5.论文《微课教学的优势及特点》发表于《启迪与智慧》2016第7期,刊号CN22-1391/G0

胡美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014年10月荣获2012、2013年度教育信息技术课题中期成果评比二等奖;

刘  莲: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2015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获得武夷山市二等奖;

2.参加2015年“南平市高中数学教师片段教学评比活动”,课题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荣获一等奖;

3.2015年12月8日开设市级同课导构公开课《数列求和》,受到好评价;

4.论文《运用联想思维构造解四面体“外接球”》发表于《文理导航》2016第8期,刊号CN15-1355/G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