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碑林】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

(2015-12-05 16:51:46)
标签:

西安碑林

颜真卿书

多宝塔碑

采辑

收藏

分类: 真卿研究

        【西安碑林】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

                                           魏宝玉采辑

        【西安碑林】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

  2014年9月7日笔者第二次考察【西安碑林】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杜中东摄)

         【西安碑林】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

         【西安碑林】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颜真卿<多宝塔碑>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故宫博物院藏拓本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生于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拓本原为李宗瀚旧藏,今藏故宫博物院。碑中“凿井见泥”之“凿”字笔划完好,宋拓。白纸挖镶剪裱册。这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的作品,在现存作品中年代较早。结定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刚劲秀丽,与其后期书法面貌很有不同。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为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但是,此碑并没有形成颜真卿宽博雄浑的风格特点。此碑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陈西安碑林(图 1)。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碑文叙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发愿兴建多宝塔的过程及有关佛事。唐玄宗曾为立塔赠银50万、绢上千匹。楚金禅师死后,唐玄宗特派使者吊唁,监护丧事,并亲自书写了塔额。佛教在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于此可见。

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人,祖籍琅邪临沂,字清臣。幼承家学,刻苦自励。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时,为平原太守,历迁刑部尚书、太子太师。他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日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敌所害。

    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真卿一生书碑甚多,西安碑林即藏《多宝塔碑》、《臧怀恪碑》、《郭家庙碑》、《争座位帖》、《颜勤礼碑》、《马璘残碑》、《颜氏家庙碑》 7种。而《多宝塔碑》为其所有碑版中年代最早者,乃颜真卿44岁时作品。明孙〓有跋云:“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

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图 2)、33行“王可托”之“托”字稍损。

    明中期拓本,14行“天文挂搭”之“挂”字上“土”部完好,24行“方寸千名”之“千”字完好。

明末清初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归”字完好,“我”字左上半泐(le,石头风化而形成的纹理)。32行“佛知见法为无” 6字、32行“空王可托本原同归” 8字、末行“大夫行内侍赵思” 7字皆存。

    乾嘉拓本,9 行“阴以金鎚”之“金”撇笔未泐。33行“千帙发题”之“千”字竖笔完好。

    早期原拓应注意31行“力”和15行“凿”是否经过涂墨。从图 1可见该碑末 4行中部偏下约在清康熙间磕损一大块,“明末清初拓本”所述31~34行存诸字此后皆损。如见以上诸字未损,应细审。如为原石所拓,则拓本年代不晚于清初,但大多数为翻刻本。清晚期至民国,西安碑林周围碑帖铺甚多,各家多以石翻刻《多宝塔感应碑》等。其裱本传今也百年上下,品相颇陈旧。曾有一友藏有两本,欣喜相告,所藏“归我帝力”之“力”、“凿井见泥”之“凿”均完好,当为宋拓。送至碑林博物馆我的办公室,及展读之,一本较瘦,一本略肥,大形皆在,但不能细写。如肥本(图 3)首行“多宝塔感应碑”之“感”右上一点与横画脱离(原刻相连)、15行“凿井见泥”之“见”末二笔与右竖互不相连(原刻相连)等,点画多不到位,当为晚清民国翻本,特以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图 4)与该翻刻本对刊,供大家比较。碑帖鉴定没什么秘诀,就是与不同时代的原拓一笔、一画、一个石花细细比较,切不可一看“差不多”,就定为原拓甚至宋明古拓。《收藏》俱乐部会员江西詹先生来稿,说:“笔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碑学资料,拜访了许多碑学专家和书法界、收藏界的名家,认为我手中的这本《多宝塔碑》拓本(图5、6)是宋拓本。”实际上詹先生所藏也是一个晚清民国翻刻本。其本较原碑宋拓为瘦,枯槁无神,无有原碑丰壮精悍的神韵。与前述翻刻本(图 3)一样,此本点画多不到位,如首行“感应碑”之“感”右上点,笔者细审不同时代原拓及原碑,此点均与横画相连,而此翻刻本却脱节不连(图 5)。另外南宋拓引行“归我帝力”之“力”已损(图 2),此翻刻本“力”字(图 6),用刀凿了几下,模仿石花,但极不自然,人工斧凿之痕十分明显。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及周围售予游客的汉唐名碑包括《多宝塔感应碑》等,多为长安县农民翻刻,有时 5元10元即可买一份。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可为校碑参考。

    1996年,朵云轩拍卖一册《多宝塔感应碑》,旧拓经折装,估价1200~2000元。《西安碑林博物馆拓片目单》此碑新拓本标价4500元。(摘自《收藏》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