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与费县及历代帝王、名人赞游蒙山
(2014-10-26 07:59:15)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 |
分类: 文史民俗 |
蒙山与费县及历代帝王、名人赞游蒙山
魏宝玉
蒙山是仅次于泰山的山东第二高峰,绵亘于平邑、费县、蒙阴、沂南之间,周围200余公里。
著名的《沂蒙山小调》之所以诞生于费县,是因为自古至1940年初《沂蒙山小调》诞生时,蒙山之阳均属费县。古代至抗日战争前期的费县,“东界兰山,西界泗水、邹县,南界兰山,北界蒙阴,东南界兰山,西南界滕县、峄县,西北界泰安、新泰,东北界沂水”(见清《费县志》),境域包括今费县、平邑两县全境及周边县区部分村庄,总面积有今费境的4倍之大。
位于费县北部的蒙山东西绵延象一条巨龙,自西向东,第一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第二主峰——玉柱峰(又名挂心崛、云蒙峰、化仙崛、文笔峰),海拔1073米;第三主峰——望海楼,海拔101.2米。另有有名的山峰近百座。
据清光绪《费县志·山川》记载:
“费邑多山水,大势俱分南北两条”。
“北条之山,蒙其总名,自西而东分四段:西一段为蒙之来处,发脉自泰山,至莱芜为原山,至新泰为嶅山,入费境则起聪山,分两条总脉。北条自聪山而东南,为武山,东为天台等山,抵九女关(亦曰九峪关。第一段)。九女关之东起龟蒙顶,此东蒙之主峰也。迤东天马顶、玉柱峰而抵紫荆关(亦曰紫金关。第二段)。紫荆关之东起平仙顶,高亚于主峰,迤东抵黄草关(第三段)。黄草关之东,峰峦再起,为五彩主山(第四段)。再东入兰邑境,濒于沂。”
“聪山
武山
天门山
蒙山龟蒙顶
蒙山考:《禹贡》‘蒙山其艺,’《鲁颂》‘奄有龟蒙’,《论语》‘以为东蒙主’,即此蒙山也。极高处形颇似龟,土人呼为龟蒙顶。
天马顶
玉柱峰
平仙顶
望海楼
凤斗山
五彩崮
石柱山
金雀山
鹅山
双山
阳口山
翼山
“南条山”(略)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小调》开头第一句词,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的内涵。“沂蒙山好”,不是“你说我说”,而是“人人都说”,不是今天才说,而是古人早就在说。
蒙山,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又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境。这块古老钟灵毓秀之地,犹如人间仙境,吸引了历代帝王对其讴歌祈拜,众多佛门弟子、黄老信徒纷至沓来,传道布教,大批贤人高士、文人墨客至此录胜探奇,赋诗歌咏。探录蒙山幽旷的历史,可知它既与伏羲、舜、禹等文人初祖有缘,也附会了鬼谷子王禅、仙客羡门子、紫阳真人等传说人物。西周初期,周成王褒封太昊后裔为颛臾王,令其主祭蒙山。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登东山(即蒙山)而小鲁”;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为了避祸曾长期隐居这里;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率群臣登临蒙山,祭祀昊天和五帝百神;唐代诗坛两大旗手李白和杜甫,于天宝四年联袂来蒙山寻道访友,饱览风光,结下深厚情谊,留下优美诗篇,成为千古佳话;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在守密州时,曾来蒙山观光,后来回到汴京又赋诗称颂;费县籍光禄寺卿王雅量、蒙阴籍文学家公鼐等众多明清文人、雅士都留下了赞游蒙山的生动诗文;清代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两位皇帝圣祖玄烨、高宗弘历南巡时,曾多次驻跸蒙麓费县,眺望蒙山、赋诗、吊古。
现从清光绪《费县志·山川》“艺文”中选摘部分诗文于下。
蒙山记
清·朱克生(宝应人)
顺治己亥春三月,余从费之安靖村行二十里至蒙山,山在费之西北,周一百二十里,蒙祠在山之麓,郦道元《水经注》云“治水径蒙山下”,即此地也。按:龟、蒙、凫、峄四山名,峄、凫在邹,龟在泗水,蒙在费。今土人称蒙为龟蒙,以蒙顶远望之,如龟形者统曰龟蒙,讹矣。
余谒蒙祠毕,策蹇而北至回马岭,易笋舆,过石盆,度黑风口,折十八盘,皆乱石参差,层峦屈曲。上陡山,历小风门,望舍身岩,削壁千寻,俯临万丈,峭
西望租崃山,东对天马岭,南指抱犊固。其后养真洞、封真洞、金仙岭,土人采蒙茶者,始得缒绳而下,茶产石窦,形如石藓。正顾平畴,杳然白气,不辨邱陵,脚下皆云生处也。是日哺,遂宿慈宁宫之右室。
诘旦,由宫左陟望海楼,楼不存,基尚在。旁之苍松虬干,从石隙横出,侧立倒垂,龙蟠虎踞,谡谡如奏笙簧。已转东南至擂鼓台,渡柳子沟,谒白云岩,羊肠鸟道,百曲千回。平视群峰,罗侍左右,俯瞩众壑,窈窈横斜,徘徊不忍去。因援笔为记。
同游者,何子符卿向龙,游人:朱子建侯衣,卜子光前尔承,皆费人;中表弟王子字子立,余同里人。
题蒙山
唐·萧颍士
东蒙镇海沂,合沓百余里。
清秋净氛霭,崖
余使劳往还,息徒暂攀倚。
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
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
微明绿林际,沓霭丹洞里。
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
尚子捐俗缘,季随蹑遐轨。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
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
顾子尚牵缠,家业重书史。
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与李白同寻范士隐居
唐·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月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桔颂,谁欲计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
宋·苏轼
旧闻靖长官、贺水部,皆唐末五代人,得道不死。章圣皇帝东封,有谒于道左者,其谒云“晋水部员外郎贺亢”,再拜而去,上不知也。已而阅谒,见之大惊,特色求之不得。天圣初,又使其弟子喻澄者,诣阙进佛道像,值数千万。张公安道与澄游,具得其事。又有乔仝者,少得大风疾,几死,贺使学道,今年八十益壮盛。人无复见贺者,而仝数见之。元礻右
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恶疾堕眉须。
红颜白发惊妻孥,览镜自嫌欲弃躯。
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方瞳照野清而癯,再拜未起烦一呼。
觉知此身了非吾,炯然连花出泥涂。
随师东游渡潍夫阝(自注:潍夫阝密州二水名),山头见我两轮朱。
岂知仙人混屠沽,尔来八十胸垂胡。
上山如飞嗔人扶,东归有约不敢渝。
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
得枣如瓜分我无?
生长兵间早脱身,晚为元礻右
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曾谒东封玉辂尘,幅巾短褐亦逡巡。
行宫夜奏空名姓,怅望云霞缥缈人。
垂老区区岂为身?微言一发重千钧。
始知不见高皇帝,正似商山四老人。
旧闻父老晋郎官,已作飞腾变化看。
闻道东蒙有居处,愿供薪水看烧丹。
千古风流贺季真,最怜嗜酒谪仙人。
狂吟醉舞知无益,粟饭藜羹问养神。
赠自然白太师
宋·文彦博
千仞清溪绝世纷,先生高卧白云根。
近来名系丹台籍,多向蒙山见羡门。
天门山
元·李成
山分两壁若天门,争似桃源可避秦。
山中无历亡年岁,只记花开十二春。
登蒙山绝巅
明·王雅量(邑人)
大观擅东鲁,一径薄天门。
绝顶红轮耀,中腰白雾昏。
太山堪伯促,诸阜尽儿孙。
不受秦封辱,老莱遗迹存。
朝阳洞留题
明·王雅量(邑人)
冒险途容足,探奇山尽头。
悬崖千尺峻,古洞四时秋。
泼泼泉连灶,层层石作楼。
不嫌云湿重,竟日坐淹留。
文笔峰
明·何向(龙游人)
文笔耸拔,秀出天表,俗呼挂仙橛,廖甚,俚甚!其标格宛然海上员峤,正与琅琊对。琅琊,今沂州、晋汉多名贤,前有武侯,继有休征。二王墨妙冠绝今古,颜氏书法得之家学,非兹山之毓秀与欠?
山乍
望通员峤奇争出,地接琅琊秀独钟。
诸葛将韬筹虎豹,右军书法舞蛟龙。
平原妙腕翻新意,纸背犹能透几重。
望蒙山
明·胡缵宗(山东巡抚)
蒙山向日鲁衿喉,翠黛长连紫气浮。
铁锁万年悬鸟道,石梁千仞惹猿愁。
海邦控带形非昨,谷镇兴衰事已休。
睛昼卷帷时骋望,忽惊身是大东游。
登蒙山绝顶
清·朱克生
振衣临绝山献,倚石立霞表。
旁瞩群峰低,俯目卷平畴窈。
眉际生烟岚,足底巢猿鸟。
历历青齐路,杳杳徐兖道。
远与岱宗连,近望租徕杪。
上方闻磬铎,下界割昏晓。
霁色胜沧溟,水光接浩淼。
峻壑钟藓茗,斜窦茂繁筱。
履高风自雄,近夕日微渺。
地远禽声绝,岁古碑文少。
坚冰曲涧凝,积雪阴崖皎。
春尽无浓桃,夏初见萌草。
削壁直千寻,环
身世等浮云,神仙隔缥缈。
危萝怯攀缘,险峰惧倾倒。
居民画山川,方土辨了了。
回首怅风尘,几人纵登眺?
唯传孔仲尼,一视东鲁小。
蒙山出云歌
清·曹贞吉(安邱人)
我来恰当春暮时,上已已过清明迟。
万山一气无端倪,如马如日不可知。
绛衣掩映何葳蕤,化为苍狗空中驰。
欲行不行司者谁,欲断不断微风吹。
阳气鼓荡惊
八荒霖雨天无私,我闻贝阙光陆离。
天吴海若夹水飞,蜃楼闪烁千虹
城郭人物靡不为,闼婆隐见波
观河面皱悲酸嘶,我有大腹一鸱夷。
竟须引满金屈卮,醒来红日窥东篱。
蒙山杂咏五首
清·王本敬(道人)
桃源
鸟路入云斜,夭桃几树花。
今朝寻胜地,昔日列仙家。
鲜草萦岩穴,流泉走涧沙。
渔舟应误入,源里认桑麻。
对松山
高下苍松古,涛声暮欲秋。
林深青嶂合,树密白云留。
老干堪栖凤,枯枝欲化虬。
登高忘峻险,扶葛下龙沟。
下院
玉液泉边水,朝阳洞里花。
引流浇旧圃,过雨采新茶。
草药因春长,萝藤入径斜。
崖前生意动,日午闹蜂衙。
琴台
爽气满秋空,琴台地半弓。
临风挥玉尘,过雨埋焦桐。
宝鼎茶烟绿,深林落照红。
再弹弦外意,天际有飞鸿。
夏云
每到天将雨,烟云万壑生。
山光时断续,树色不分明。
乍似堆绵重,还如炊黍轻。
无心休了岫,惬我坐看情。
夜宿东蒙首上
清·吴伟业(太仓人)
客行杖策鲁城边,东访春风百里天。
蒙顶出泉茶辨性,龟田加火谷占年。
野蚕养就都成茧,村酒沽来不费钱。
我亦东蒙狂李白,倦游好觅主家眠。
宿蒙山顶
清·颜光敏(曲阜人)
龟蒙遥接泰山阿,石屋苍苔覆薜萝。
断壑阴森藏暮雨,孤峰屈注转银河。
丁丁樵响穿林早,谡谡松涛闭户多。
晓日晴开堪望鲁,高吟不叹手无柯。
宿白云岩
清·王火延
寺在山凹月上迟,披襟独起坐轩墀。
周围夜色峰离立,中裂天光星倒垂。
泉乳静闻铿暗滴,松梢凉觉袅策
寂寥相伴惟孤影,已是晨钟欲动时。
蒙祠题壁
清·王本敬
壁削鞭蓉小径通,芒鞋踏尽碧玲珑。
云催岚气睛飞雨,涧引松涛夜吼风。
一角烟
溪山如此宜高啸,白石清泉不负公。
白云岩纪游
清·刘宝鼎(平原人)
此日登临愿不违,杖藜随意揽山辉。
遥看崖树攒青霭,逆溯泉流上翠微。
绝壁几重当路起,断云无数傍人飞。
行行指顾前途笑,早有客敲岩下扉。
无端扰攘到仙家,省识壶中岁月赊。
游子畅怀唯竹叶,道人请供有松花。
云归东岭层层岫,日落西山片片霞。
兴与诸君同不浅,漫将霜鬓感芳华。
白云曾赋起封中,又见兹岩气象雄。
望海端须楼更上,问天疑有路相通。
松楸得地高千尺,风雨连人横半空。
俯视颛臾坛庙古,声灵赫濯镇东蒙。
此是三清碧玉坛,盍来高处一凭阑。
纵横俱见山河小,俯仰能教天地宽。
榻宿白云晴带湿,筵挑绿竹夏生寒。
愿将薪水供坡老,相与看烧九转丹。
逸兴常与五老闲,彼偕游咏我登攀。
地居蒋径苏门上,人在竹溪商洛间。
开拓心胸凭绿酒,本来面目是青山。
只愁唐突白云意,不许腐儒相往还。
到此一生怀抱开,逍遥世外即蓬莱。
机心偶动逢棋局,俗虑全消仗酒杯。
风月有情人易老,云山无主我还来。
醉中相约分题句,净扫松阴石壁苔。
抗颜来此五经秋,日日萧闲事事幽。
冷暑无多人过问,名山有几客同游。
天将画本开生面,我愧题诗在上头。
恰好抛砖能引玉,留教千古说风流。
萝磴松崖未尽攀,风风雨雨促人还。
空教上界诸天近,不放同游半日闲。
携杖拨云寻旧路,采芝迂道出前山。
何当凌绝龟蒙顶,小鲁峰头窥一斑。
重九由蒙顶过白云岩
清·孙善述(邑人)
才过蒙麓复岩巅,一杖白云看往还。
烂醉竹间无个字,黄花取笑又今年。
仍据该志《卷首·巡幸》记载:
乾隆十六年正月,高宗纯皇帝圣驾南巡,御制《望蒙山雪色》诗一首:
崇峦积雪昔年同,圣祖巡踪景仰中。
奄有海邦为鲁镇,果然山下出泉蒙。
逢年民鲜饥寒色,敦俗户多醇朴风。
百岁熙和九州晏,自维奚以继鸿功。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圣驾南巡,御制《过蒙山》诗一首:
辛未巡江南,路径东蒙东。
兹因驻泉林,取道鲁附庸。
乃在蒙羽阳,颛臾考古封。
迥首望云岩,
升仙传贺元,躬稼忆承宫。
是时春雪霁,半积半已融。
其阴积必多,前况想象中。
山灵许借问,何必巧遇同?
御制《蒙山积雪再依皇祖诗韵》二首:
城过颛臾忆古封,南巡为省织将农。
蒙阴雪复赓前韵,大块文章占素峰。
平田融未麦根封,为问农言不害农。
却缋前遭景如旧,几层积玉在
御制《望蒙山雪色再成叠旧作韵》:
积雪蒙山又昔同,行轩妙趣静凭中。
苏家诗爱尖吟轼,王氏画看皴是蒙。
路指东南迎暖日,首回西北峭寒风。
遐心忆到伊犁塞,伫待王师早建功。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圣驾南巡,御制《微雪》诗四首:
两度蒙山都见雪,今来峰顶又生云。
已看积玉原如惜,设更飞
历辰过午蔚云浓,凭
傍晚绥绥忽密洒,春郊如约遘奇峰。
乱飘斜堕态森森,毡室茶炉悦可心。
素积高峰直北望,蒙阳瑞色接蒙阴。
(辛未、丁丑皆有恭和皇祖《蒙阴积雪》诗)
原田三白积漫漫,微雪欣宜此处看。
便使开睛尤恰当,恐妨春气转严寒。
御制《蒙阴积雪三依望祖诗韵》:
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
御制《望蒙山雪色再叠旧韵》:
翠微积素讶偏同,三度春光一例中。
此可无言平野过,试看有雾远峰蒙。
赋情因遇思梁范,诗意其滂缅卫风。
较量前番饶厚幸,伊犁早庆兆农功。
(丁丑叠韵有“遐心忆到伊犁塞,伫待王师早建功”之句,近兆庆有秋实,堪欣慰也)。
御制《望南城山》诗一首(志传“曾子待父处”):
古费阝城南耸碧峋,卜居美志乐
龙门如拟青云士,吾谓斯人善附人。
乾隆三十年二月,圣驾南巡,御制《望蒙山之叠旧韵》:
山姿雅是分明见,麦色偏怜尘土蒙。
罨画懒看平野景,吹云厌作落崖风。
亦知遇闰迟节令,及早心稀利穑功。
自古“人人都说沂蒙山好”,至今“沂蒙山上好风光”,《沂蒙山小调》诞生70多年来,唱遍了祖国的角角落落,唤起了更多的人们对这片美好山水、古老土地的向往。
巍巍蒙山,峻秀壮观。它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这险峻,黄山之秀丽,雁荡之奇绝。它集各地名山的雄、奇、险、秀、幽、奥于一体,有著名七十二崮,三十六洞天,素有“亚岱”之称,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为临沂市和蒙山相关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世纪之交,临沂市即对大蒙山旅游开发进行了全面规划,将蒙山规划为四大景区,即龟蒙长寿养生区(今属平邑)、云蒙(玉柱峰)生态旅游区、(主峰及共之阳部分为费县塔山国营林场的重要林区,亦名玉柱峰风景区;峰阴为蒙阴国家森林公园。现在平邑龟蒙景区和蒙阴国家森林公园已收归临沂市蒙山管委会)、天蒙观光区(全境在费县,主要指蒙山明珠——塔山森林公园主体部分,包括塔山、玉皇顶、霸王弓等风景区)、彩蒙山林休闲区(五彩山之阴属沂南山林区;大青山、五彩山两山主峰及其之阳均属费县大青山国营林场场区,这里为省级自然保持区,是森林生态休闲的理想佳境)。
费县蒙山及境内的自然风景旅游区还有:蒙山望海楼风景区、蒙山指动景区、“沂蒙石林”景区、玉环山天境旅游区、万亩梨园风景区、天景湖风景区,楼景洞风景区、玉泉观风景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