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秀卷面分析3

(2015-03-17 21:21:18)
标签:

教育

涧西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总简析(年级表)

学校:  天津路小学                       填表人:  李楠                 日期:  2015.1       

一、五年级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

班级

考生

人数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

总分

平均分

优秀率

合格率

任课老师

85分以上

70-84

60-69

60分以下

5.1

69

56

13

0

0

6198.5

89.83

81.16%

100%

徐海洋

5.2

65

39

20

5

1

   5458

83.97

60%

98.46%

赵琼

5.3

63

44

17

2

0

5598

88.86

69.84%

100%

张意飞

5.4

69

45

20

2

2

5990.5

86.82

65.22%

97.10%

王璐

5.5

65

47

16

2

1

5688

87.51

72.31%

98.46%

胡静辉

5.6

63

46

17

0

0

5629.5

89.36

73.02%

100%

吕利娜

5.7

65

42

20

1

1

5652

86.96

64.62%

98.46%

乔瑜

5.8

69

60

9

0

0

6275

90.94

86.96%

100%

李楠

合计:

528

379

132

12

5

46489.5

88.05

71.78%

99.05%

 

出题情况分析

又是一季收获时,孩子们感悟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领略到“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恬静;体会到“善良是幸福最好的使者”的深刻;徜徉在“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豪迈中。可是孩子们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和积累怎么进行考查,他们的语文素养又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反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语文能力是否提高——也许语文试卷就是孩子们一个展示的舞台。看到这次的五年级试卷,我感到孩子们他们可以将种种的收获书写在这一张试卷上。本次测试试卷以教材为载体,以课文知识为主,立足基础、设当增加难度,体现出灵活性和综合性,更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学期训练重点为考查点,编写出灵活可行的题目,考查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运用的能力。测查让内容面广,既考查了汉字的书写、词语的积累又考查了知识的运用。我结合本次试卷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二、字词句积累评价分析

1.本次试卷第一大题到第三大题主要是对学生会写字、重点词语、基础积累等掌握情况的质量评估,请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加以分析(如要改进,请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

字词句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考查了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在批改字词书写是否正确的同时,注重了字词的规范书写,一笔一划写好方方正正中国字是必须的。

1.字词书写。

本次试卷的一二大题是对字词句书写运用的考查。第一大题是将字词的掌握和本文结合,而这次的文本紧抓汉字的重要性,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汉字词语的运用性。所考查的八个词语以双音节词为主,五年级学生字词的积累量不断提高,词语的掌握也比较扎实,所以正确率较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集中问题,比如“脊梁”的“梁”字上面右半部分少写了一点;还有“祭祀”的“祭”字上面右半部分写成了“⺋”,以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加以强调。另外,我们将我们批改的重点放在了书写的规范上,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肃穆”这个词中,“肃”字的最后两笔应该是一个“丿”一个“丶”,有孩子将两笔都写成了“丶”;“脊梁”的“脊”字上部分的“撇”和“捺”不是分开的,是一个“人”,这都是字词教学的细节部分,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格外注意,无论哪个学段,汉字的规范书写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第二大题既考查了成语的掌握情况,又注重了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特别是第一个句子,“面对这一堆顽石,有人大失所望,但是科学家却            。” 需要学生将句子的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理解句子的意思,与“大失所望”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才能进行正确的选择,这个词语的填写相对失分较多。

2.辨别对错

第三大题一共五道选择题,考查的范围涉及到“认读词语”、“标点使用”、“语句问题”“句子理解”和“方法运用”五个知识点,出卷人的精心可见一斑。第一小题的词语全部都是平时容易出错的,比如“炙烤”不要读成“chì”,“一刹那”不要读成“shà”,还有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区分;第二小题是语文百花园的知识点,主要查考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就有所变化;还考查了冒号的正确运用,正确掌握标点符号对写作有所帮助,也是语文的基础知识点;病句的判断检验了学生的语感,也提醒他们平时语言表达的准确;第四小题选自课文《海上日出》,这道题应该和课文相结合进行理解,B项是对朗读能力的考查,C项是对思想感情和句子寓意的考查,A项涉及到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的考查,这道题错误较多,好多学生觉得A是正确的,还是在句子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仔细读一读,便会发现并不是把“太阳”比作“重担”,这个句子没有明显的本体和喻体,应该是拟人而不是比喻,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一定要多加练习;第五小题是书上“指南针”的内容,“指南针”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个人认为C选项过于明显,,并不能考查出学生对“质疑”扎实的理解和掌握。

2.第四大题主要是依据非连续文本对学生名言警句、故事积累、口语交际等情况的质量评估,请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加以分析(如要改进,请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

这是整张卷子的亮点之一,涉及到诗句、积少成多和口语交际三个方面。先说三份阅读材料的选取,材料一是周杰伦的歌曲《蜗牛》的歌词,这首歌本身就很励志,写出了小蜗牛的坚持不言弃,追求梦想的心,适合学生阅读;材料二是当年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上海市将《蜗牛》收录在了爱国主义歌曲中,被选入了语文出版社的教材中;材料三则针对材料二作为话题,就《蜗牛》选进教材是否合适展开了讨论。材料的选择可以看出出卷人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人和话题,很生活化,还有淡淡的小文艺。

(1)对材料一的理解情况分析

第一小题针对材料一进行选择,这是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考查,A选项既检查到人称的掌握又检查到修辞手法的掌握,文章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掌握对他们理解文本和习作都有帮助;B选项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深入理解,能通过字里行间读到文字里面的东西;C选项是结合材料的语言通俗易懂,有趣,提醒孩子们带着想象阅读也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学生能从试卷中有所收获,出题人真是倍加用心;D选项是错误的,我个人觉得和第三大题的5小题类似,这样的错误答案过于明显,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没有能真正检测到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提炼。

(2)古诗积累、关于“读书”名言积累情况分析

第二小题用对话的形式,从周杰伦和方文山的特点入手,对背诵进行灵活的测试。在提示语中特别提到现在流行的“中国风”,由此引出对古诗词的考查,每一首都抓住了古诗最经典的一句,但是这样的背诵也是仅仅考查到了表面,并没有很好的考查到运用,毕竟语文的学习在于运用。比如可以将每一句背诵的提示语稍加修改:读到                                 我感受到杜牧对枫叶的喜爱之情;白居易的                          写出了夕阳斜照的美景或是                        写出了初秋夜晚的美景。这样可能重点考察的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灵活运用了。对联和名人名言都是积少成多的内容,学生掌握较好,但是背写时错别字较多,特别是最后一句的背写问题较大,出现掉词现象,背诵的内容书写也是一个重点,在下学期要引起重视。

(3)口语交际掌握情况分析(如有好的学生作品请列举)

第三小题口语交际,切合学生生活,他们作为教材的使用者,他们的心声更加重要。其实在阐述道理的同时,他们也必须先理解这首歌曲,很多学生有理有据,点明了观点,写出了从歌词中感受到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可以鼓励他们奋发向上。也有学生反对,但是同样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还能恰当的运用名人名言或是警句,这都是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也是大语文观的体现。

附优秀内容:我赞成将《蜗牛》这首歌曲选入课本中。这首歌的歌词朗朗上口,内容易懂,我从歌词中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特别励志。现在不是提倡“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吗?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才有努力的方向,这首歌就鼓励我们像这只小蜗牛一样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的教材更容易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用熟知的偶像激励我们更容易让我们接受。

三、阅读理解部分,请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加以分析

(尤其是学生失分严重的部分要详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如若是出题偏难、题意不清,请详加说明。)

一、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通过信息的筛选、整合,体现学生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也是五年级学段的阅读训练重点。

第一部分——课内阅读。本张试卷选取的是《清平乐·六盘山》,这是今年添加进教材的一首词。阅读中提到了上阕和下阕,这是我们整个年级教学的薄弱点,在诗词的配篇布局上,今后也要加以重视。这样有关词的知识点还涉及到第三题中“清平乐”是词牌名,“六盘山”是词名,这是必须要了解的知识,但是在试卷中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反映出老师在平时对教材以及知识点的把握,语文知识零碎,怎样把握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难点。第五小题形式新颖,其实就是让学生将文本内化变成自己的理解,考查目的明确。

第二部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更能体现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能不能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的意义。这道题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关联词,这也是语文百花园的内容,这两个句子但是假设关系,但是第一个句子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而第二个句子假设和结果是不一致的,学生必须读懂句子才能正确作答,这道题错误率较低,但是“即使”写成“既使”,这两个字的区别是上学期的内容,语文必须要温故知新。第三小题注重了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这四个词语比较明显,学生仔细阅读可以找到,但是个别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差,没有正确提炼信息的能力。我个人觉得第四小题就像给我们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本文是一个整体,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词都是前后联系的,都是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这道题就考查了学生对前后句子关系的理解。

从阅读题可以看出,这仍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对语言的理解比较肤浅,不能深入的理解文本,概括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较差,我认为这恰恰反映出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出现的问题,学语文的目的不是学,而是用,语文的工具性也体现在这一点上,如何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也是我们下一步阅读教学的努力方向。

四、习作部分评价分析

  1.此次习作命题是否恰当,合理;如若表述不够明确,出现局限学生思维等情况,请举例指出,并提出详细合理的建议。

本次习作题目新颖,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点滴入手,回忆自己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给自己的身体器官带来了哪些伤害。习作的题目举了事例,也提出了写作的要求,非常明确。

2.请结合学生作品情况分析。(可以从学生审题、立意、语句表达、书写等方面具体分析)

本次习作亮点之处:1.内容广泛。学生并没有局限于习作提示的例子,有学生写到了胃,5.8班申凯文同学的作文就是向胃道歉“狼吞虎咽之后是胃里翻江倒海般的难受”、“我不喜欢清淡,天天这么鸡鸭鱼肉,终于有一天我的胃——罢工了”,通过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生活的不良习惯,阐明了胃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条理清晰。2.语言优美。这样的题目社和学生发挥,有学生在作文中,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眼睛的重要性“明亮的眼睛,你是心灵的窗户,看尽世间的真善;明亮的眼睛,你是忠实的伙伴,陪我读尽古今中外;明亮的眼睛,你是光明的使者,带我看尽潮起潮落”这样的语句更加突出了眼睛的重要性,更能让人意识到自己带给眼睛的伤害,从而去改正不良习惯。3.体裁多样。除了一般的记叙文,还有学生用道歉信的形式来写——《致鼻子的一封信》;还有学生用童话的形式来写,通过几个器官的抗议,让自己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优秀作文共同点就是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层次分明。

本次习作出现问题:1.审题不清,习作要求明确说明是自己的哪些不良生活习惯给器官带来了伤害,有学生写被马蜂叮咬了胳膊,踢球时碰住了眼睛,虽然有伤害,但是是意外,不是生活习惯。2.习作提示中告诉了学生自己平时的不良习惯,肯定是第一人称的表述,有学生用第二人称或是第三人称表述。3.在描写向器官道歉时,只一笔带过我爱看书或是我不爱刷牙,我向他们道歉,习惯应该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体现出不良的生活习惯带给我们的伤害。4.学生在写作时有人向胳膊腿道歉,严格意义上,这不是人体器官,而是人体部位。综上所述的几个主要问题还是由于学生不会审题,没有明确习作的目的。

五、对试卷整体评价(从命题角度出发、从课堂教学导向出发、结合新课标理念阐述个人看法)

本张试卷的考查点比较全面,字词句段、阅读理解、写作都有体现。

1.出题的形式也很新颖。第一题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看拼音写汉字,而是将生字融入到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题则代替了以往的句型练习,知识点涉及广泛;在第二题和阅读理解中都出现了成语的活学活用,既是考试又是积累,一举两得。

2.注重阅读。卷子中有两处明显涉及到阅读理解,一是第四大题,还有就是第六大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五年级学段的训练重点就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两处阅读就考查到了以上知识点,第六题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检测了学生对文章的表达和体会,也涉及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第四题的口语交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也是对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

对本次试卷我也有自己的一点建议。

1.高年级学段重视运用。课标中明确提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一词多义”这种题型让学生理解字词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可以在阅读理解中体现,比如,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学生在考试时没有办法查字典,他们只有通过文本和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进行解释,这种题目的作用一举多得。

2.语文方法体现不足。本册书中有两处“指南针”,一个是“学会质疑”,一个是“简要复述”,在语文百花园中有三个单元的拓展与交流都是有关于“读书笔记”或是“阅读方法”的,这是书中很重要的信息,他教会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就像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我个人认为卷子中有关这方面的体现比较少,可以用“判断对错”、‘“选择对错”或是“学习交流”这样的题型加以考查,特别是“学习交流”符合课标中提出的综合性学习,同时也是提醒老师这些内容的重要性。

3.拿到卷子我的第一印象是新颖,但是个人认为语文是要考查工具性,注重运用,但卷子过分注重了形式,有些题目出示的提示甚至“喧宾夺主”,真正需要灵活运用的比如诗句和积少成多反而“默守陈规”,并没有真正地用提示语考查学生灵活掌握运用的能力。(在第四大题的分析中已经阐述了个人的出题观点,不在举例累述。)

语文即是生活,语文不仅仅是强调语言的表现、表达形式,不是仅仅突出语言的思想感情,而是传承了一种文化,是一种思维的过程。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同时存在,语文才有意义,一张试卷并不代表全部,但是能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导向的作用,我们的教育何去何从,我们的课堂何去何从,这都是值得我们透过一张试卷去深思的问题,何时教育可以涅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