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妈问我:冬奥会为什么没有全红婵?

2022-04-07 09:19:39
标签: 育儿 教育

谷爱凌和全红婵是一种冠军吗?

不是。

01

这几天冬奥会,很多父母都在问子女一个问题:为什么冬奥会全红婵还不出场?

真是笑死人了。

我写这篇稿子,当然不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是觉得全红婵挺出名的,居然这么多父母长辈都知道。

夏季奥运会,火了一个全红婵。

冬季奥运会,火了一个谷爱凌。

今天这篇稿子,我就想说说谷爱凌和全红婵。

网上有一个问题:中产家庭出产创造型人才的比例,为什么是最低的?

大富家庭与贫穷家庭,出产创造性人才的比例,为什么都比中产家庭高得多?

02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说说全红婵和谷爱凌,先说谷爱凌。

谷爱凌的父母都是有钱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谷爱凌的妈妈谷燕,是北京大学毕业的,8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又留学美国斯坦福,毕业后留在了华尔街,之后顺利转做投行,后来又开了自己的风投公司。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1998年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的就是谷燕和她的风投事业。

总之一句话,谷爱凌一家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谷爱凌从小到大,除了滑雪,尝试过很多种“文体”训练。比如篮球,比如足球,比如攀岩,比如射箭,比如骑马,比如体操,比如长跑,比如唱歌,比如芭蕾,比如钢琴……

总之,正如谷爱凌自己所说:“我就是试试这个试试那个。”

在经过多种多样的尝试后,她找到了喜欢且擅长的——自由滑雪。

可以这么说,谷爱凌之所以能横空出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主要得益于她家有钱,有钱供她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后,她找到了自己的最强天赋所在。

而全红婵的家里很穷,要依靠吃低保才能过日子。

妈妈因为遭遇过车祸,常年需要治病,全靠爸爸务农打工养家。

全红婵还有弟弟和妹妹,一家人的生活非常窘迫。

从小到大,全红婵连游乐园都没有去过,连动物园都没有去过。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吃上辣条,实现5毛钱的辣条自由。

全红婵不喜欢读书,读书成绩也不好。

2014年的时候,湛江市体校跳水教练陈华明,到湛江迈合小学选苗子,一眼就相中了全红婵,“我发现全红婵立定跳远特别厉害,她只有一米二的身高,却跳出了一米七六的成绩,弹跳力爆发力非常好。”于是学校就通知全红婵的父亲全文茂:“全红婵被体校选中了,去练跳水,你们家同不同意呀?”全文茂对学校说:“只要孩子愿意就行。”全红婵当然非常愿意,她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就是读不进去书,才选择的跳水。”

孩子愿意+父母不阻拦,就这样成就了一个跳水天才。

03

为什么中产阶层和小资阶层家庭,出产创造性人才的比例是最低的?

因为创造性人才,多是反常规的天才。

大富阶层家庭,因为有的是钱,所以不会逼孩子死读书,不用担心孩子“读书不成”将来会怎样,他们可以请最好的老师,让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不浪费孩子的任何一点天赋,如果发现孩子有某种反常规天赋,就会花钱把这种天赋开发到极致。

谷爱凌就是这种情况。

而贫穷阶层家庭,大部分父母对于孩子读书,其实并不会抱多大的期望,所以他们很少鸡娃。他们挣钱非常辛苦,能把孩子喂饱就已属不易,所以也没有余力和闲心去规训孩子,于是一些天才型的孩子,反而可以得到自由生长,将反常规天赋爆发出来。

全红婵就是这种情况。

真正全力鸡娃的,

其实是城市里的中产家庭和小资家庭,因为对自己社会阶层有强烈的危机感,觉得自己“曾经实现/差点实现”的梦想,孩子必须“重现/完成”,所以就一个劲地逼孩子死读书,而不管孩子是不是适合。

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好,他们就批评孩子不够努力,还拿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去教育孩子。

正因为全力逼迫孩子走读书这条路,所以孩子除读书之外的反常规天赋,都被他们强制性地忽视了。

为什么中产家庭和小资家庭,出产创造性人才的比例是最低的?因为孩子的反常规天赋,都被父母给生生扼杀了。

04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全红婵出生在城市,如果全红婵父母是中产,那14岁的全红婵,几乎注定了不会成为世界冠军。

因为14岁的她,正在父母的逼迫下,天天刷题,天天上补习班。

全红婵不喜欢读书,也没有读书的天赋,就算在父母的逼迫下,她能考上大学,甚至考上985/211,但那又能怎么样呢?

她注定只能成为亿万学子中很普通的一个,注定只能成为亿万打工人中很普通的一个,永远不可能像现在这样,14岁就得到了奥运会金牌,14岁就已经成了全国名人。

05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

我其实就是想说: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并不是仅仅只有读书这一条路。除了读书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路可走。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分所在。

作为一般家庭,我们虽然无法像谷燕那样,让孩子都去尝试一遍。但如果发现孩子确实不是读书的那块料,还不如早点认清现实,去发现孩子的其他天赋并引导发展之,这才是正途。

如果孩子本身就对某种东西有强烈爱好,那就更要理解他支持他,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这种爱好,而逼迫孩子去学自己看好的东西。

因为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另一个全红婵。

当前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就是非要把天赋各异的孩子,都放到读书这条赛道上去竞争。

结果导致很多个全红婵,都在读书这条赛道上被碾压成泥了。

全红婵没接触跳水之前,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坏孩子”,是一个不懂上进的“落后生”。

李子柒没接触“拍视频”之前,是一个连大学都考不上的大笨蛋,是一个极其普通的餐厅传菜员。

李佳琦在没有接触直播之前,是一个大学辍学的“未毕业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化妆品导购员。

但他们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后,都成了“天纵奇才”。

所谓的“渣孩子”,其实很多都是放错了地方的“宝石”。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父母其实并不在乎,孩子到底想过怎样的日子,他们更多的是关心,子女有没有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过日子。

父母老是担心孩子不幸福,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其实恰恰是孩子不幸福的根源。

 

 

 

(摘自:https://www.163.com/dy/article/H0FU49E705259BAG.html

 

 

 

郑重的声明:本博客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