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小学 张鑫 小学二年级音乐《打花巴掌》评课
(2014-10-27 12:31:31)
标签:
育儿 |
分类: 评课材料 |
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来设计课型、方法和教学程序。以《打花巴掌》歌曲为主要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拓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北京民谣的风趣与欢快。
教师在教学中,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设计了 “耳听”(旋律)“眼看(图谱)”、“脑记(歌词)”、“心感(节拍)”等活动,使学生在感受—理解—表现的过程中,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节课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体验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解决教学中得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歌曲《打花巴掌》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民谣、认识鲜花、听音乐记花名、创编歌词、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重难点突出,学生参与面大,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本节课是在音乐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整堂课都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给学生们充分的展示机会,并将教师的讲解换成趣味性的音乐游戏呈现,加深记忆.这一切都是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感觉,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课的开始教师运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拍手游戏导入本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了解的本课的主题北京民谣的特点。通过聆听、表演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童趣。
三、形式新颖
教师依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如: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花,并通过排列顺序的音乐实践活动,在增强学生记忆歌词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引领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如: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渗透歌曲的旋律,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四、合作学习、创造思维
本节课教师不但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了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不但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在合作中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比如,在创编歌词的环节中,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创编拍手动作的音乐实践中,孩子们体验了童趣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梁好的合作意识。
五、师生互动
知能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和处理了知识技能在音乐学习中的位置,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蕴含于音乐实践活动中。再如: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在歌曲的表演中,运用创编拍手的节奏,在师生互动中感受音的强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总之,本课突出了“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