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小学教学实录《呼风唤雨的世纪》 语文 姚宁宇
(2014-10-27 00:50:52)
标签:
佛学杂谈 |
分类: 教学实录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师:(板书:呼风唤雨)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个词语,它让你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那些有超常能力的雷公,电母!
生:我想到了孙悟空。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的,是啊由这个话题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再看看这个词(板书:世纪) 哪位同学对这个词有了解?
生:我知道100年是一个世纪!
师:老师用一个的字将这两个词连接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生:谁呼风唤雨的?怎么呼风唤雨的?
师:想读读课文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期待一起来读自由读文吧!
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知道是哪个世纪呼风唤雨了吗?
生:20世纪。板书:20世纪
师:谁呼风唤雨呢?
生齐:是人类。板书:人类
师:靠什么呼风唤雨?
生:靠科学技术。板书:科技
师:20世纪通常是指1901—2000这一百年。你能不能结合板书,将这些词语与课题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呢?
生:20世纪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生:20世纪是一个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仅仅读了一遍书,就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你们自己刚才的读书,已经有了不小的收获。不过,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读懂课文。
生:人类怎么靠科技呼风唤雨的?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两位同学很会提问题,大家的意思就是觉得20世纪能呼风唤雨是很了不起的,我们弄懂它了不起在哪,也就知道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了?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我们采用默读课文的形式,画出让你感到了不起的语句,并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20世纪的科技成就哪里让你感受到了了不起。
生: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了20世纪的科技成就巨大,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直拨电话,可以上网聊天,可以乘坐飞机,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地球真的成了一个“村子”了。
生:我也从这里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成就非常多。因为有了电视,可以让我们很快的了解到想要了解的远方的新闻。
师:这位同学提到了科技成就非常多,实际上你是读懂了这个“等”字,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
师:结合我们在报刊、杂志等方面的了解,你还知道20世纪有哪些发明与创造呢?
生:我知道洗衣机是20世纪的发明。
生:电冰箱、微波炉。
生:雷达、卫星。
生:火车。
生:太阳能电池。
……
师:太多了,真是说也说不完啊!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演示课件。
师:看到这些成就,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很激动。
生:我很幸福。
生:我为我能享受到20世纪的发明而感到骄傲。
……
师:那你能骄傲的读读这段话吗?
生读。
师:当我们打开电视的时候,看到新奇有趣的电视节目和新闻时,我们会骄傲的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当我们使用电脑,快速的查询信息的时候,我们会高兴的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当我们坐在高速火车,走在旅游的道路时,我们会自豪的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你看再次读文后我们有了骄傲,自豪的感受,快把这种心情批注到这段话旁吧!下面我们继续交流,哪里还让你感受到了20世纪的了不起。
生:我从“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这里感受到二十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都超过了以前这么多年的总和。
师:你是读懂了“总和”这个词。孩子们能把这个总和再说得清楚一点吗?
生:就是20世纪以前也有发明、发现,只不过没有这100年的成就多。而这100年就等于上百万年,也就是说这个世纪都能呼风唤雨了。
师:孩子你说得太好了。你们知道人类上百万年是多少百万年吗?猜猜看。
生:200万年。
生:800万年。
师:老师查找了资料,是大约700万年。
生惊讶。
师:为什么惊讶啊?
生:时间太长了,而20世纪就等于上百万年的成就,太了不起了!
师:刚刚说到了上百万年,想看看上百万年什么样吗?
生默读课文。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上百万年。
生:我感受到当时很落后,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感受到当时有很多东西都没有。
师:针对这几句话,谁还想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也觉得当时非常落后,因为人们只能靠想象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只有在梦里才能实现这些愿望。
生:我从“依赖”这个词知道了,人们只能靠“农耕”生活,靠天吃饭,生活很艰难。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会学习,能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来谈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文。
师: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除了文中提到的“四个没有”之外,当时还可能没有什么呢?
生:没有飞机,电视、榨汁机。
生:没有电视、洗衣机。
生:没有手机、电话。
……
师:100万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
生: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500万年过去了,人们依旧生活在农耕社会,仍旧——
生: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同学们,虽然人类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艰苦生活,但是人们的幻想以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幻想“千里眼”是希望——
生:看得更远些。
师:他们幻想“顺风耳”是希望——
生:听得更远些。
师:他们幻想“腾云驾雾的神仙”是希望——
生:走得更快些,甚至能够飞起来,飞上蓝天,看看天外的世界。
师:很好,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古人还会幻想些什么,来寄托他们的美好愿望呢?
师:是呀,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古人们都可能幻想过。然而在过去的上百万年中,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幻想。那么,在二十世纪,仅仅一百年,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师:千里眼就是——
生:望远镜
师:顺风耳就是——
生:电话
师:腾云驾雾就是——
生:飞机
师:一切都变化的这样的快。文中作者用了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找到了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读着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现在的科学技术改变了很多。
师:你从哪看出来?
生:从“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出变化真大。
生:我感受到变化快。“忽如一夜春风来”指的是时间很短。
师:是呀,20世纪相对于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来说,是很短的一小段。作者引用一个诗句就把20世纪在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时间之短,但变化之多、之大、之快表现得淋漓尽致。多么让人惊叹!那就用惊叹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读出了“惊叹”!
师:其实这句诗本来的意思并不是描写春天,有谁对这句诗有了解的吗?
生:这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他写的一首诗叫《白雪歌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原是纷纷大雪下起来,那么在这里体会出什么?其实这句诗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晚上突然下了场大雪,将所有的树木都盖上了一层雪,就像梨树开花了一样,所以作者将冬风想象成春风。
师:这么有意境的诗,你读出诗的意境吗。
生读诗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20世纪的精彩瞬间吧!课件视频。
师:看后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无比的激动。
生: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啊!
生:人类太了不起了!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了吗?作者评价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如果让你评价一下20世纪,你会怎么评价呢?
(屏幕出示)
生:这是日新月异的一百年!
生:这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一百年!
生:这是突飞猛进的一百年!
生:这是人们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一百年!
生:这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百年!
……
师:难怪罗素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屏幕出示罗素的话)齐读。
生(齐读):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
师: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
生自豪的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本文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路甬祥爷爷,专门为小朋友写的,短短的几百字就将20世纪的科学成就向我们讲述的如此清楚明白,他是怎么写的的,用了什么方法呢?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还有一点时间,我们盘点一下本课的字词句,有那些需要我们学习并积累的。
出示认字
师:与你的伙伴读读这些词语。
生读。
师:像远洋船舶、潜入深海这样的专业术语,文中还有很多,我们找一找并积累下来。
生:探索原子核,程控电话。
生:高速火车,农耕社会。
……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课上我们曾经交流过的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生:发现与发明,改变与改观是两组近义词。
生:我不同意,发现是指原来有,知识不知道。发明是原来就没有,被人们创造出来的。
师:你真棒,大家同意吗?这里的改变与改观到可以看成是近义词,只是改变要比改观的变化程度要大一些。下面我们来试着用用这两组词语!
练习填空。
师:这一课还有一些名人说的值得我们积累的句子。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师:我们课下可以把它们写到我们的积累本中,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恰当的使用。本课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试着读一读。
生读字。
师:改这个字我们要注意——
生:竖提。
师:幻要对比幼字来区分记忆。
课件演示耕的变换。
认识“耕”字。
师:“耕”左边这个字读“ lěi ”,是古时候的一种农具,左边的“井”表示纵横交错的田地。耕就是“耕作”的意思。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耒字的捺变成点。下面请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将这三个字认认真真的书写下来。
生写字。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