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说话》是一首便于学生表演的,歌谣风的创作歌曲。
拍,五声降E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乐句间加花伴奏的应用,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最后8小节尾奏多采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和断音奏法,使小动物的形象得到补充,歌曲显得丰富完整。
本课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始终围绕着动物做文章,抓住音乐描写动物的重要元素“叫声”、“动态”,创设了各种有关小动物的有趣情境,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动物的说话 ”。采用体验法、谈话法、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将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或唱、或模仿、或创造性表演,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让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坚定信念;通过创编歌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使本课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一、教学环节衔接巧妙、自然
教师能够认真地剖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然地过渡,既保持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利顺畅。
二、以故事为主线,体现音乐以听为本的学习规律
本节课教师采用“森林音乐会”的有趣事件展开歌曲教学,充分关注音乐本体,始终在音乐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展开音乐实践活动前,教师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关注歌曲表现的内容;又如,在聆听、创编、伴奏、演唱、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始终伴随着《动物说话》的音乐,给学生创造了充分聆听的机会;再如,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绪、不同速度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欣赏、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学生在每一次的聆听中都有不同的收获,例如付老师问:“音乐会有哪些动物参加了?你能模仿它的叫声或动作吗?”学生们个个表现积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又即时的把兴趣引导为学习积极性,学习气氛始终保持了活跃的状态,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和听辨音乐的能力。
四、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别创编,并把学生创编的歌词展示出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是稍加提示和指导。
五、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师富有亲和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保障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性前提。付老师在本节课中无论是弹、唱、表演,还是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创设了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赞同学生的多种见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六、感受音乐中的动物,进行思想教育
纯真而美好的感情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学生通过聆听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演唱,不仅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还让他们更加喜爱动物,懂得要爱护、保护动物。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怎样达到高效课堂,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在这里我想给付老师提几点建议: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要有实效性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付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小狗的图片,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与后面的各个环节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这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得缺乏实效性。如果能够多看几张图片,如小狗转圈玩耍、跳来跳去,或安静地睡觉等,然后让学生在复听音乐时随着音乐做动作模仿动物的形象和叫声,两者结合,一定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和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解决重难点
本课歌曲教学中的难点是第四段歌词的最后一句。在解决难点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示范,当发现效果不明显时,应反复范唱,不能只让学生整体演唱,也要进行个别指导,这样有利于歌曲的完整演唱和情感表现。这首歌的间奏处理是一个重点,可以让学生用拍手、跺脚或学生自编的动作,自然地加入歌曲中进行表演。
三、在评价反馈中进行因材施教的探索
在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演唱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评价,这个很重要的环节却在授课过程中被付老师忽略掉了。如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刻刻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及时地评价学生,或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就能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因材施教。
四、在备课讲课中追求完美细节的锤炼
本课出示的节奏卡片不够规范,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的音乐知识的准确性。另外,在用铃鼓伴奏时,如能先让学生说说铃鼓击、摇两种演奏方法,然后再听辨击鼓和摇铃的两种声音,能让学生更精准地按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和付老师一起打磨一节高质量的音乐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