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钦”传来喜讯
1958年10月底,就在我还在为“窝在”家里“愁眉不展”的时候,突然接到了调令:调我去大口钦黏土矿做财务出纳员;单位负责安排吃住条件;工资暂定每月30元(比在兴隆乡19元多了不少
)!
爸爸/妈妈看着调令,高兴的直落泪!
…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就背着妈妈为我准备好的行李——这回是走30里的平地,送我到“大口钦黏土矿”去报道!
可以提前告诉你们:从此以后——我的人生之路也像后面的那些新工作单位地点一样!一马平川!即使有点山坡,甚至是家驻在半山腰上,那也是盘旋上升,我每天走在那盘山路上,心里感觉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攀越有劲儿…
这是后话,回到正题。
大口钦,几乎是在我们四间房村的正北方向,是去缸窑和舒兰的必经之地。有一条大河“团山子河”在南山/北山的山口中间穿出,也从两个像馒头一样的团山子(不文明的人说像奶子。也有人说这就是《智取威山》藏联络图的“奶头山”!)中间流过,远看恰似一个大口子。早就听人们说,早在清朝或更早年间,这条“团山子河”里盛产名贵的“鳇鱼”,专供皇宫享用。朝廷专门派3品钦差(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大领导),常年扎营驻守在这里催贡鳇鱼。大口子/钦差的扎营之地,就被人们熟称为了“大口钦”。也有说是因钦差的嘴大。
![[特别转载]乌拉,母亲河(十四):“大口钦”传来喜讯! [特别转载]乌拉,母亲河(十四):“大口钦”传来喜讯!](//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特别转载]乌拉,母亲河(十四):“大口钦”传来喜讯! [特别转载]乌拉,母亲河(十四):“大口钦”传来喜讯!](//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口钦,除了曾经盛产鳇鱼外,几百年来一直盛产烧制高质量瓷器的黏土。远供全国各大官窑用于烧制宫廷专用瓷器…
黏土还是烧制琉璃瓦、坛子、大缸的上好材料。声名远扬的缸窑镇,就坐落在大口钦东边的10多里处。就是用大口钦出产的黏土烧制大缸、坛子、琉璃瓦,畅销全国…
因此,大口钦黏土矿的经济效益很好,我每月的工资是30元(那时工人学徒工工资每月是19元,就是干了多年的壮劳力,每月工资也很少有超过27.8元的)。
我到黏土矿,虽然不是做黏土生产工作,但财务出纳工作我以前没学过也没干过。这对我又是一次全新的“能力”(财务技能)考验,我必须尽快全新自学,并且要马上能接手做好。
我想出了一个“笨鸟先飞”的办法——“偷师学艺”!
白天我随时看会计怎么做账,不明白就“不耻下问”!晚上人家都下班了,我再仔细看会计账本是如何列“科目”,记“收/支”…
我很快就掌握了出纳员的记账方法,也为以后去更大的单位出任会计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
至于和其他同事如何处好关系,是我开始在四间房村委会刚上班时就已掌握了的技巧,现在更是“轻松”的运用。
特别是我住的宿舍,就是和给我们食堂做饭的赵阿姨和晚上看院子的张叔叔老俩口驻在一个房间里,不但一日三餐我都帮着阿姨一起洗菜做饭(其实这里没有我应担的工作任务),办公室打扫卫生我也抢着做了一大半…把赵阿姨老俩口感动的逢人便夸:“这新来的隋兰这小姑娘,可是太好了!太少见了…”
她们老俩口成了我的“宣传员”,他们还积极张罗着给我介绍对像…甚至都物色到了我们黏土矿矿长王国臣的弟弟头上了…
当然,我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表现,也引起了“王矿长”的“留意观察”…但,当时王矿长丝毫也没向我透露过任何消息…是在之后,他亲自给我介绍对象时,他和他姐姐当面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