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学习视角优化生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以中大班自主餐点为例

分类: 研讨活动 |
一、主持人提出本次教研背景
1.课程游戏化区级项目
2.课程游戏化支架二支架4
3.“十三五”市级规划课题研究
二、案例分享
1、中班蔡梦丹老师分享中班自主用餐案例。
观察一:
分析:包办代替、缺少自主点心意识
措施:自主服务意识、同伴互相提醒
观察二:情景1忘记盖上盖子、情景2等待座位
分析:具备自主点心意识、自我服务意识不强,从众现象
措施:针对情景1设置服务员,讨论轮流当服务员;针对情景2提醒。
观察三:情景1服务员也想去玩游戏、情景2教师提醒服务员去拿牛奶
分析:服务员工作内容枯燥、不了解服务员工作内容
措施:讨论服务员的工作内容、将服务员工作内容画出来制作成板,用于提醒幼儿。
问题:自主点心时间不合理:短、距离早餐时间近等、种类单一、餐盘单格不合理
2、大班吴梦娟老师交流自主午餐案例
(1)自主进餐初了解
《指南》理论支持,与幼儿集体讨论
餐前准备:熟悉菜单,确定菜品播报员;班级播报牌展示之播报员;班级播报牌展示之菜品;菜品播报
餐中活动:洗手检查员、数筷子(数错了:开展集体活动按群数数、区域活动、家庭)、取餐(拥堵:餐车摆放、距离等调整;用时长:分组取)、自主盛汤
餐后活动:由于孩子有剩余,开展光盘之星活动:视频、悯农、家园联系等,制作板子、奖杯支持光盘行动
幼儿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盛、容易洒
(4)收获
教师与幼儿收获
二、针对以上两个案例其他教师的分享
顾:自主商讨后实施,教师提供材料支持。
陈:(大班)餐前洗手、数筷子是一个数学方面的能力发展、环境方面提供隐形的信息、教师材料支持、家校联系。
何:(大班)发筷子的环节,针对两个两个数数根据生活情况来引导幼儿。
陆:问一问保育老师,对比以前与现在的进餐活动的优劣。
保育组长:班级幼儿出现的问题是无法自我控制进餐人数。
陆总结:在整个自主活动中,培养了幼儿很多能力,教师也作出了很多支持,在这两个案例中,幼儿可能还有哪些可以学习与发展的内容。
三、 分组研讨:每组一个案例,研讨后记录下来。
大班:针对大班《自主午餐》案例。小老师组织餐前活动:语言能力;小老师组织洗手:数学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社会能力;使用工具:健康方面的能力。
陆:更有针对性的说一说。
小班:1.自主点心中的能力:点心前洗手,挽袖子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小肌肉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自我服务、管理的能力。2.教师与保育员的支持:添加温热牛奶等。3.还能增加的能力:饼干的投放点数、清洗餐盘和餐具等。
陆:可以尝试点数、自主清洗餐盘、归类摆放等
中班:社会领域方面: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规则;语言领域方面:调整音量,注意自主点心时的音量,教师拍摄视频与幼儿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阅读书写方面可以请幼儿将问题用图画等方式表现并尝试解决;社会方面: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与建议。
陆:规则方面要与幼儿讨论,与幼儿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维护规则。就像是小服务员这一点,可以经过讨论来形成幼儿自己的一个规则表征,形成我们自己的一个自主点心的内容。教师再优化自主进餐,以一个学习的视角。
四、针对自主进餐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集体交流
2.分点交流
周:孩子的学习包括:撕等。保育老师的支持:提供剪刀时消毒等。教师与保育老师需要了解在自主进餐中提供哪些支持。自主的饼干种类每周领取时是多样的。分饼干大班可以用天平让幼儿自主称量。服务能力上教师只需观察,保育老师关注幼儿在自主进餐过程中的表现,个别沟通,然后进行多天连续个别观察。在不断地观察、支持、反馈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自己需要的量。在自主这一块更需要教师、保育老师的专业性。幼儿菜品调整。幼儿应该与食堂有互动。
陆:注重自己对于幼儿的观察,用一种学习的视角,将科学保教优化在一日生活。
五、延伸
1.想一想:幼儿一日活动中还有哪些生活活动环节?
2.试着做一做:观察某个生活环节,发现幼儿需求与发展,通过思考与分析,采取行动,优化活动组织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