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6-03-10 15:17:48)分类: 教学设计 |
|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课文用4个自然段构成一篇写景佳作,第1自然段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领出对桂林山水的观赏的起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把山水联系起来观赏所获得的总的印象:“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典型的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写就的写景美文。在第2、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水的特点时,作者先拿自己以前观赏过的相应的景观的感觉与眼前的景物作对比,再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所观察到的美景,表达独具特点,是四年级学生学习表达的典范例文。
教学目标:
1.引导通过自主学习,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骆驼、攀登、屏障、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通过多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直到会背诵课文。
2.了解桂林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观察的游览方法;学习作者先用以往观赏相关景物的感觉作对比,再用排比、比喻等句式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初步认识“总——分——总”的结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以及排比、比喻等句式构段的写景方法。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开展以下阅读实践:1.认真读课文,在不会读的生字、新词下面画横线,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词)的意思,将这些字(词)的意思抄写在生字新词的下面;将这些生字新词各抄写三遍。
2.多读几遍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直到会背诵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桂林山水有哪些主要特点?你有哪些感受?
课堂教学:
一、欣赏歌曲,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韩晓的《我想去桂林》。
2.听了这首歌,你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二、检查预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认读生字新词
2.读准“啊”的变音。
真静啊(nga)
真奇啊 (ya )
3.现在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4.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那么请你说说,桂林山水美在哪里?(指名朗读你认为美的段落,指读通顺,读流利,注意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三、理清脉落,确定研究内容
1.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板书:山水 山 水 山水
总────→ 分──—→总
2.交流感悟。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①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②看图片,说说静的感觉。
③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
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①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②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出示“水中倒影”的图片。
③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感情诵读
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
②引导理解: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③看图欣赏
补充: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④感情诵读
读出赞叹之情。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配乐有感情朗读
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坐上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水。其他同学眯着眼,在头脑中放电影,想像漓江的水是怎么静、怎么静、怎么绿的。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
五、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 那么美的段落,不把它背下来,积累下来,太可惜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背诵?
2.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种背诵方法,叫“列提纲背诵”。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试着背诵。
六、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1.引导 :写漓江水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
作者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时,用了三个结构特点相似的分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排比句。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 。
板书设计:
山水 山 水 山水
总────→ 分──—→总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水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附:《桂林山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题卡
课题 |
《桂林山水》 |
预 习 要 求 |
1.认真读课文,在不会读的生字、新词下面画横线,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词)的意思,将这些字(词)的意思抄写在生字新词的下面;将这些生字新词各抄写三遍。 2.多读几遍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直到会背诵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桂林山水有哪些主要特点?你有哪些感受?
|
我的收获 |
|
家长签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