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6-03-10 15:17:48)
分类: 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学能力》课题研究

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新区联合小学: 王敏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课文用4个自然段构成一篇写景佳作,第1自然段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领出对桂林山水的观赏的起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把山水联系起来观赏所获得的总的印象:“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典型的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写就的写景美文。在第23自然段写桂林的山、水的特点时,作者先拿自己以前观赏过的相应的景观的感觉与眼前的景物作对比,再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所观察到的美景,表达独具特点,是四年级学生学习表达的典范例文。

教学目标:

1.引导通过自主学习,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骆驼、攀登、屏障、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通过多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直到会背诵课文。

2.了解桂林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观察的游览方法;学习作者先用以往观赏相关景物的感觉作对比,再用排比、比喻等句式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初步认识“总——分——总”的结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以及排比、比喻等句式构段的写景方法。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开展以下阅读实践:1.认真读课文,在不会读的生字、新词下面画横线,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词)的意思,将这些字(词)的意思抄写在生字新词的下面;将这些生字新词各抄写三遍。

2.多读几遍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直到会背诵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桂林山水有哪些主要特点?你有哪些感受?

课堂教学:

一、欣赏歌曲,激发阅读期待

1.播放韩晓的《我想去桂林》。

2.听了这首歌,你最大的欲望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二、检查预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认读生字新词

 玩赏  漓江   欣赏   翡翠  无暇   攀登  屏障   欣赏   竹筏    波澜壮阔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峰峦雄伟    怪石嶙峋

  指导书写:澜  

2.读准“啊”的变音。

真静啊(nga         真清啊(nga     真绿啊(ya

真奇啊 ya         真秀啊(wa      真险啊(na

3.现在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概括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4.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那么请你说说,桂林山水美在哪里?(指名朗读你认为美的段落,指读通顺,读流利,注意注意指导读好六个“啊”的变调)

三、理清脉落,确定研究内容

1.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板书:山水  山   水  山水

总────→ 分──—→总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大家想先欣赏作者笔下的漓江的水,还是桂林的山?

 四、精读课文,感悟漓江水的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1)画出描写水美的句子,反复朗读;(2)想想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你对那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2.交流感悟。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静”

①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②看图片,说说静的感觉。

③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

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清”

①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②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出示“水中倒影”的图片。

③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④感情诵读

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①“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②引导理解: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③看图欣赏

补充: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④感情诵读

读出赞叹之情。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配乐有感情朗读

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坐上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水。其他同学眯着眼,在头脑中放电影,想像漓江的水是怎么静、怎么静、怎么绿的。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

五、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 那么美的段落,不把它背下来,积累下来,太可惜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背诵?

2.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种背诵方法,叫“列提纲背诵”。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试着背诵。

六、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1.引导 :写漓江水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

 2.小结,课堂练笔。

作者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时,用了三个结构特点相似的分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排比句。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教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山水  山   水  山水

总────→ 分──—→总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附:《桂林山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题卡

课题

《桂林山水》

1.认真读课文,在不会读的生字、新词下面画横线,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词)的意思,将这些字(词)的意思抄写在生字新词的下面;将这些生字新词各抄写三遍。

2.多读几遍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直到会背诵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桂林山水有哪些主要特点?你有哪些感受?

 

我的收获

 

家长签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