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2020-08-28 16:00:31)今年暑假,我读了常生龙所著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之后,心仪之感油然而生。《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的作者是常生龙,是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更是一名有思想、有深度的教育家。《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常龙生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作者精心架构的五个小专辑,分别是“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足见作者的用心。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这本书汲取了50部教育专著的精华,是教育智慧的结晶。这本书就好像星星之火,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的燎原之势。读完这本书,我感受颇多,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浅显的体会:
一、做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
这本书的第一辑的第一篇文章是“让学生喜欢的诀窍”,这篇文章使我明白: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处理事务的方法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 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出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够变成“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宽容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们也才会真正信服老师,效仿老师的做法,接受老师的建议。
二、做一个时刻以身示范的教师。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汉代的班固也说:“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两人都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才最大。在书中引用了一句话:“教师有没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职称、职位,而在于教师有没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学识、生动的个性、感人的故事在学校里流传。”当你的学生将你的感人故事在校园里、在互联网上传颂的时候,你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了。
三、做一个像医生一样洞察力强的教师。
医生只有了解病人,才能给病人治病,教师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启迪学生智慧。所以,教师应当去真正全面的了解学生。要了解一个学生,应当从家长入手,平时多跟家长沟通,从家长那里获取信息。还有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从学生们的日常小事中了解学生。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是有很多原因的,有些生理因素是不可逆的,如果你了解到这个状况,就不会去逼迫孩子做不可能完成的事了。总之,教师要像医生那样,善于从多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各类信息,
四、不跪着教书,做一个腰板儿挺直的教师。
看完这本书让我思考,如果作为一名教师都是一个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健全情感的人,那教出来的学生会是怎样呢?教师,是学生最信赖的人,他们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果这时候,你对学生的请求置之不理,甚至于是麻木不仁,没有丝毫同情之心,那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感就会慢慢降低,他会变得不想读书,不想来学校,因为学校,老师,不能让他心神安宁。如果你想成为一把伞,为学生遮风挡雨,如果你想成为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那么你必须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先挺直自己的腰板儿。而我能想到的最快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自己多阅读,多思考,吸取书中的养分,窃取智慧的结晶,才能让自己成长。而且,我觉得一个爱阅读的老师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爱阅读的孩子。
五、做一个让学生不变笨的老师
有时候想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目前做的这些真的能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吗?看完这本书,我得到了答案,如果我们再按照以往的方式来教孩子们,他们真的会越来越笨!在中学阶段,孩子们才刚开始慢慢健全自己的自我意识,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老师们会加以干涉,会对他们说“你必须这样写,这样子你考试才不会丢分”就是在这样子一次次的扼杀中,学生开始失去自我,开始变笨。他们变得不会思考,也不敢思考,只是等着老师给答案。看书之余,回想现实,真的觉得自己应当转变观念,书中说得好“我们应该相信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一扇成长的门虚掩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地找到这扇门,然后温柔地将它推开”。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厚重,更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常生龙先生将一本本书中的精髓提炼、升华,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让阅读与工作、与梦想有机结合。他擦亮书中的珍宝,告诉我们读书就是最好的修行——拥有阅读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代宗师苦读诗书至登峰造极时的感悟,让天下读书人感慨良多。为此,我们应该相信龙常生先生说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是一种品质,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情怀,读书是一种境界.让我们一起多读书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