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电影名片十五讲》,是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厉震林主编,2011年8月出版的。仔细一看,它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规划建设教材呢!那么就懵懵懂懂地旁听一回吧,虽不能登堂入室得享菁华,就看点皮毛咯。这十五部名片,我还只看完过两部:《东京物语》,《偷自行车的人》,当时只是觉得好看,这次一看讲评,妙处多多啊!如《东京物语》,主讲者沈亮从互文的三部曲故事,自在的时空及其意义,人物的脸谱化生活化、形式感和拍摄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蛮有意思的。《公民凯恩》呢,有次找到了,只看了一点点,感觉看不下去。也许通过这本书的启蒙之后能有幸把它看完,其他几部没看的争取都看看。呵呵。
1.《马路天使》:都市和人间经验的挽歌;
2.《伦理之春》:伦理故事与家国寓言;
3.《一个和八个》:人的力和环境的力;
4.《黑炮事件》:引申性意象及其风格化;
5.《阮玲玉》:“历史”的存在方式和出场方式;
6.《霸王别姬》:形而上的通俗史诗;
7.《一一》:现代主义的纪实美学;
8.《买凶拍人》:杂糅、圆融与草根主题;
9.《海角七号》:一种“白日梦”的书写;
10.《公民凯恩》:真实与虚构的多重叙述;
11.《偷自行车的人》:新现实主义的基准点和理想中心;
12.《东京物语》:高度的日常性和程式化;
13.《教父》:新好莱坞的镜头美学;
14.《肖申克的救赎》:时间、苦难、救赎及其意味;
15.《地下》:魔幻现实主义的祖国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