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2015-06-29 10:57:2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总结 |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会不断丰富,文学修养的训练与提高更是得力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与大量的阅读密切相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空间。“拓展性阅读教学”正好为学生构筑了这样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的平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文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深刻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实践和对未知领域的设想,构建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网络,积极开创知识的新内涵,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从信息论角度看,阅读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吸收)过程。从这方面讲,“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外延伸,让学生“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和形式也将是多元化的。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积极开展拓展性阅读是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二、实验措施
要对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推荐和介绍。我在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后,推荐学生去阅读他的《我与地坛》还有他的《务虚笔记》,学生很感兴趣。有的学生把史铁生所有的作品都找来读了遍,写了篇长长的读书笔记,感触极深。如这样优秀的作家,这样优秀的作品,还有许多。我凭借自己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向学生推荐介绍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篇,带领学生在人类思想精华的海洋里遨游。事实证明,积极的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这就是浸染书香的益处。
“营造书香班级,让好书陪伴学生,让经典滋润学生童年。”拓展阅读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师生个个看书、做笔记、写读后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活动中,班级里已经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氛围。
1、拓展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据学生问卷调查得知,有20%的学生特别喜欢学习语文,50%的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只有10%的学生不太喜欢学习语文,这已形成可喜的局面。
3、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出了一张阅读测试卷,实验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同龄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4、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我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多背,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
5、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部分学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中外名著也略知一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拓展,必须建立在尊重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上,不能偏颇或者曲解,也不可面面俱到,拓展的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2.部分学生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仍然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学生的阅读、作文能力较低。这些学生的提高急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