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导学案

(2015-03-23 14:51:03)
标签:

转载

分类: 语文学习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学习重点:

1.梳理基础知识

2.了解李白丰富的想象能力,作品表现手法及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 )走进作者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他五岁诵六甲,十岁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0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等地。李白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热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

25岁,离开蜀地,又开始漫游。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直取卿相。李白42岁,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到长安,得到了玄宗的礼遇,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无人知者。但李白只是以文学辞章见重,供奉翰林实际上是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经过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了。
  从天宝三载到天宝十四载,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以摆脱胸中的悲愤与苦闷,可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政治,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带有更为深广的忧愤。安史之乱爆发。流亡到郯中,后隐居庐山。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瀛(     )洲    语(    )天姥(        向天横(       剡(     )溪

渌(     )水   木屐(       千岩万转(        倚(    )石 忽已暝(    

熊咆龙吟(     )殷(     )岩泉    水澹澹(     霹雳(      石扉(    

訇(     )然     霓(     )为衣    虎鼓瑟(   )鸾(     )回车  魂悸(    

恍(     )惊起而长嗟(       訇(     )然中开     惟觉(     )时之枕席

 烹(    )羊宰牛    岑(     )夫子  欢谑(       钟鼓馔(     )玉   

沽(    )取对君酌(     ) 千金裘(    将(    进酒

呼儿将(      出换美酒      千斤散(     尽还复来

2.解释词语

朝如青丝暮成雪   青:       雪:       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

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                   陈王昔时宴平乐   宴:
钟鼓馔玉何足贵   钟鼓:       馔玉:          足:
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须:       沽取:      斗酒十千恣欢虐    恣:
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    何为:     高堂明镜悲白发      高堂:

信难求   信:     语天姥   语:      或可睹   或:    势拔五岳    拔: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    之:         清猿啼   清:           渌水:

迷花倚石忽已暝    迷:      倚:       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           惊:     云之君兮    之:

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        回:   失向来之烟霞    向:

且放白鹿青崖间   且: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       忽已暝   暝:

3.注音组词。

                 ) 栗               ) 鸾       

          ) 暝         ) 粟         )赡        ) 挛        

        ) 岑         ) 撰        ) 恣         ) 消       

        ) 涔         ) 馔        ) 咨               

4.填写课文诗句

1)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2)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3)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4)表现《梦游》主题的两句诗是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6)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 ,但愿长醉不复醒。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李白诗名句填空

1)、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                      《北风行》 
4)、两岸青山相对出,                      《望天门山》 
5)、孤帆远影碧空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飞流直下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 
7)、三山半落青天外,                      《登金陵凤凰台》 
8)、仰天大笑出门去,                        《南陵别儿童入京》 
9)、总为浮云能蔽日,                      《登金陵凤凰台》 
10)、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11)、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12)、平林漠漠烟如织,                     《菩萨蛮》 
13)、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4)、桃花潭水深千尺,                     《赠汪伦》 
15)、白发三千丈,                         《秋浦歌》 
16)、举杯邀明月,                         《月下独酌》 
17)、两岸猿声啼不住,                     《早发白帝城》 
18)、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中览古》 
19)、今人不见古时月,                     《把酒问月》 

二、感知文本 

《梦游》部分 

 (一)整体感知:(用课文语句回答)

 入梦的原因是: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二)试用几个词语概括诗歌的脉络。 

 明确:

 (三)、研读第一段    

 1.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呢?用一、二词语概括。

 明确:

 2.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姥山的特点。 

明确:

 (四)、研读第二段

 1、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提示: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

 明确:

 2、各个画面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二词语概括。

明确:

 3.请你用独特的手法描绘各自画面的意境。(提示:或自己是李白,或摄影师,或散文语言,用活动词、形容词、名词)

 4.诗人描绘一个什么样的仙境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仙境特点:

心情:

5.思考: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明确: 

 (五)、研读第三段

 思考: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明确:

 《将进酒》部分 

(一)解题 
将进酒            。“将”,读               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           

(二)整体感知 

1.根据要求,抄写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2.
用四个字,概括李白的情感变化。

明确:

(三)研习第一节

1.默写作者用以起兴的诗句。

明确:                                                                                 

2.其中,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叫:   
明确:                                        

3.“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实际上是写什么呢?
明确:                                           
                            
4.“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诗句悲叹什么?

明确:                                         

5.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
 
前者的角度是:                        后者的角度是:                        
                 
 6.“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在常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当纵情欢乐。但句中并未直写痛饮狂欢,而是说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2)但作者人生得意了吗?从下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                                                               
                                                           
 
(四)
探讨品读第二节
1
.请找出劝酒歌的内容。(抄写诗句)

诗句:

2.劝酒歌提到哪些人?为什么要提到他们?

明确:

3.试问:如果李白游历山水,吟酒作诗,了此一生,不亦快哉?他却仍然为怀才不遇而愁,他的愁说明他还渴望什么?

答:                                                                     
 4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主人何为言少钱照应上文哪一句?
 
答:                                            
2与尔同销万古愁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答:                                            
3)作者为与尔同销万古愁,也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很多人评说这句诗写得好,表现出诗人豪放之情和狂放之态。为什么有如此之说?
 
答:                

(五)文本拓展

1)《梦》《将》相同点之比较

相同点:A                           

B.                                        

2)请以“李白我想对你说”或“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短文。

三.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文本理解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   忽已暝(Ming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送我至剡溪(shàn        长嗟(jiē)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          脚著谢公屐(jī )          魂悸 (jì )

D.海客谈瀛洲(yíng            越人语天姥(lǒo         恍( huǎng)惊起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               B. 梦游天姥/吟留别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D. 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   

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5..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衬音助词)   

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6.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云霞明灭可睹             ②所守匪亲,化为狼与豺   

B. ①我欲之梦吴越             ②于今无会  

C. 放白鹿青崖间             ②河汉清浅,相去复几许   

D.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人生亦有命,能行叹复坐愁

7. 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云青青兮欲   

A.深林兮层巅                 B.陈王昔时平乐  

C.瑟兮鸾回车                 D.钟鼓玉不足贵  

9. 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1)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10. 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各是(  

1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对好梦不长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1.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12《将进酒》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13.以下对《梦游天姥吟留别》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4.对《将进酒》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凸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携风牧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之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二)诗歌拓展阅读

阅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回答1--2问题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1)“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2)通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一种意境?(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3--4问题。  

新 秋  

杜 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3)诗歌的首联是如何照应题目中的这个字进而描写景物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附: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答案

1.注音略

2.解释见课文注释

3.注音组词略

4.见课文

5.李白诗名句答案

1)直挂云帆济沧海。      2)举杯销愁愁更愁。 
3)片片吹落轩辕台。      4)孤帆一片日边来。 
5)惟见长江天际流。     6)疑是银河落九天。 
7)一水中分白鹭洲。     8)我辈岂是蓬蒿人。 
9)长安不见使人愁。     10)落日故人情。 
11)江入大荒流。        12)寒山一带伤心碧。
13)随君直到夜郎西。     14)不及汪伦送我情。 
15)缘愁似个长。        16)对影成三人。 
17)轻舟已过万重山。     18)只今惟有鹧鸪飞。  
19)今月曾经照古人。  

.梳理文本参考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部分

(一) 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二) 梦因——梦境——梦悟                  

(三 )答案: 神秘、高大。

   答:夸张、对比、衬托。 

 (四)研读第二段

 1 月夜渡湖:( 时间:夜  地点:镜湖。写诗人在月光照耀下飞渡镜湖的情景。眼见绿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

     山之日景:( 时间:天亮了。黎明时分,诗人著履登山,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山之夜景:(时间:夜,地点:山。神奇迷离,甚至恐怖的)

仙人仙境: (金银台、霓为衣、骑凤作马、老虎奏琴、鸾凤驾车、仙人济济一堂。富丽)

 2、参考上面1.题有关内容

 3.

 4、仙境特点:离奇变换,五彩缤纷的梦境。

诗人心神:完全解放,自由。

5.明确: 字包含着诗人失意与深沉的感慨,梦醒之后的留恋和惋惜

 (五) 明确:从诗人经历(受排挤,没有被重用)可以看出诗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为了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

《将进酒》部分

(一)  见课文注释

(二)  1.略。    2.----------------------

(三)1.略。

      2.比喻,夸张。

      3.时光流逝,一去不返。

      4.比喻,夸张。  时光流逝,壮志未酬。

      5.空间,   时间。  

      6.1 形象可感   2 没有。古来圣贤皆寂寞   与尔同销万古愁

(四)1.略。

      2.曹植。作者在愤慨之余,想到了陈王曹植,想到在陈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贤之才放怀壮饮的豪情,自己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有志难展,所以他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3. 仍想得到重用,毕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4.1)千金散尽还复来   2)古来圣贤皆寂寞

    3)参考:金银珠玉算不了什么,那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吧,因为愁不能不销,而这种愁,不是你的,我的,他的,而是古往今来所有怀才不遇者的,它并非一地一时一事的愁,而是万古愁。诗作的最后一句点活了全篇,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抛开自己,联想到历史上与自己命运感受相同的前贤,发出了足以在历史长廊中久久回旋的哀叹。在作者看来,这种愁,古代有、当今有,将来还会有。这种愁就是人在与宇宙的变化相比而显得极其渺小的生命,极其短暂的时光里,所感到的悲哀:怀才人不遇,沉论心不甘。

(五)(1相同点: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B.  这两首诗都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借梦、借酒以喷吐心中的垒块--天生我材难为用。

2)略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文本理解

1.D    2.D    3.A    4.A    5.B    6.D    7.C    8.A

9.1A  ,(2C   10.1A  2

11.C。  12.C    13.A    14.C

   

(二)诗歌阅读

1)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天的炊烟写得十分传神,(2分)而且透露了作者闲散安逸的心情。(2分)

2)作者通过对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和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及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的描写(2分),表达了优雅清淡的生活和辋川优美的田园风光,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世的闲情逸致。(1分)

(3)诗歌首联上句描写了夏日的火云(红色的云彩),表明盛夏的威力还没有过去,傍晚的云峰还在变换着各种形态(2分);下句写有凉意的风、一片落叶,表明已经到了秋天。首联紧紧围绕字选取景色,写云表明是刚刚过了夏天,写风表明已经进入秋天(2分)。  

(4)不能。(1)诗歌描写的是初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2分),如果是处处”“家家,就应该是深秋了(1分)。  

5答:“诗眼”分别“自”、“空”。(1分)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1分)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体验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的情怀。)(2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