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导学案
(2015-03-23 14:51:03)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语文学习 |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2
1.梳理基础知识
2.了解李白丰富的想象能力,作品表现手法及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 )走进作者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李白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他“五岁诵六甲,十岁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0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等地。李白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热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
25岁,离开蜀地,又开始漫游。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直取卿相。李白42岁,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到长安,得到了玄宗的礼遇,“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无人知者。”但李白只是以文学辞章见重,供奉翰林实际上是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经过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了。
从天宝三载到天宝十四载,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以摆脱胸中的悲愤与苦闷,可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政治,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带有更为深广的忧愤。“安史之乱”爆发。流亡到郯中,后隐居庐山。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瀛(
渌(
熊咆龙吟(
訇(
恍(
沽(
呼儿将(
2.解释词语
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何足贵
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须:
呼儿将出换美酒
信难求
我欲因之梦吴越
迷花倚石忽已暝
栗深林兮惊层巅
虎鼓瑟兮鸾回车
且放白鹿青崖间
3.注音组词。
倚
绮
矜
吟
4.填写课文诗句
(1)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
(2)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
(3)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
(4)表现《梦游》主题的两句诗是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6)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
5李白诗名句填空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二、感知文本
《梦游》部分
明确:
明确:
仙境特点:
心情:
5.思考: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明确:
(一)解题
“
(二)整体感知
1.根据要求,抄写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2.
明确:
(三)研习第一节
1.默写作者用以起兴的诗句。
明确:
2.其中,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叫:
3.“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实际上是写什么呢?
明确:
4.“
明确:
5.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
1.请找出劝酒歌的内容。(抄写诗句)
诗句:
2.劝酒歌提到哪些人?为什么要提到他们?
明确:
3.试问:如果李白游历山水,吟酒作诗,了此一生,不亦快哉?他却仍然为怀才不遇而愁,他的愁说明他还渴望什么?
答:
(1)“主人何为言少钱”照应上文哪一句?
(五)文本拓展
(1)《梦》《将》相同点之比较
相同点:A
B.
(2)请以“李白我想对你说”或“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短文。
三.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文本理解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
D.海客谈瀛洲(yíng )
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梦游/天姥/吟/留别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
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
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
5..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衬音助词)
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6.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7. 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云青青兮欲雨
A.栗深林兮惊层巅
C.虎鼓瑟兮鸾回车
9. 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1)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10.
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各是(
(1)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对好梦不长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1.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12《将进酒》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13.以下对《梦游天姥吟留别》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4.对《将进酒》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凸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携风牧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之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二)诗歌拓展阅读
阅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回答1--2问题
积雨空林烟火迟,
漠漠水田飞白鹭,
山中习静观朝槿,
野老与人争席罢,
(1)“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2)通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一种意境?(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3--4问题。
新 秋
杜 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3)诗歌的首联是如何照应题目中的“新”这个字进而描写景物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附: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答案
1.注音略
2.解释见课文注释
3.注音组词略
4.见课文
5.李白诗名句答案
(1)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二.梳理文本参考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部分
(一)
(三 )答案:
仙人仙境: (金银台、霓为衣、骑凤作马、老虎奏琴、鸾凤驾车、仙人济济一堂。富丽)
诗人心神:完全解放,自由。
5.明确:“失” 字包含着诗人失意与深沉的感慨,梦醒之后的留恋和惋惜
《将进酒》部分
(一)
(二)
(三)1.略。
(四)1.略。
(五)(1)相同点: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B.
(2)略
三.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文本理解
1.D
9.(1)A
11.C。
(二)诗歌阅读
(1)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天的炊烟写得十分传神,(2分)而且透露了作者闲散安逸的心情。(2分)
(2)作者通过对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和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及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的描写(2分),表达了优雅清淡的生活和辋川优美的田园风光,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世的闲情逸致。(1分)
(3)诗歌首联上句描写了夏日的火云(红色的云彩),表明盛夏的威力还没有过去,傍晚的云峰还在变换着各种形态(2分);下句写有凉意的风、一片落叶,表明已经到了秋天。首联紧紧围绕“新”字选取景色,写云表明是刚刚过了夏天,写风表明已经进入秋天(2分)。
(4)不能。(1分)诗歌描写的是初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2分),如果是“处处”“家家”,就应该是深秋了(1分)。
(5)答:“诗眼”分别“自”、“空”。(1分)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1分)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体验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的情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