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教学五步教学法

(2014-11-14 10:06:16)
标签:

情感

教育

读 讲 悟 品 改

               ——古诗词教学五步教学法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党桦

 古典诗词描绘着广阔的自然景物,编织着美丽的人生,寄寓着丰富的情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教师培养好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使他们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的灵魂和完善的人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理解了诗歌的内涵,又感受到诗歌的美感,激起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喜爱,传承传统文化呢?“读诗—讲诗—悟诗—品诗—改诗”五步教学不妨一试。

一是读诗。读是学生了解文本最直接的方式。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首先,指导学生准确朗读生字难字。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如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急促的节奏表现了作者昂扬的情绪;豪迈气概、杀敌效国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低沉的节奏,则使整首词呈现出悲凉的情调等。最后,确定感情基调和重音。感情基调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确定感情基调以后,再看看哪些是表达这种感情的关键字,重音便落在这些关键字上。

二是讲诗。尽管诗歌教学应以指导学生吟诵为主,但同样离不开教师的“讲”。钱梦龙先生主张,不论是阅读课还是诵读课,作一点画龙点睛的讲解是必要的。那么,教师怎样的“讲”才是“适当”的?。一要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介绍时,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切忌离开课文,谈得过远,过多。二要讲清字词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含义,让他们注意字的假借,词义的变迁和古今句法的不同等问题。三要讲与诗歌相关的典故轶闻之类。古诗中常用典故轶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关冯唐的典故;《行路难》中引用吕尚、伊尹的传说等等,只有讲清这些典故轶闻,学生才能理解诗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四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点拨、启发和疏导,或共同品味诗歌语言运用之妙,或抓住“诗眼”等关键处,领悟诗歌内涵,体味诗歌情感、形象和意境。

三是悟诗。诗词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是作者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特定思想感情的表达。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生活积累的不够,对诗词感情不可能完全理解,这一点教师要有充分认识。教师在教学上要努力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情感来启发他们,而不要总是拘泥于教参。首先是引导学生从赏析的角度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对其感受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要合情合理,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其次是引导学生从联想与想象的角度创新诗歌形象。在诗歌教学中如果仅仅只满足于教科书上的分析,其结果只能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作为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形象再造新形象,实现这一目的,只要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即可完成。

 四是品诗。诗歌的内涵和美只有品味,才能有更深刻地认识和收获。一是品字词,感受诗歌语言美。二是品修辞和写法,感受诗歌新奇美。三是品诗境,感受诗歌意境美和诗人情怀美。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五是改诗。诗歌因为字数有限,很难准确形象地传达出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扩充句子入手,从读诗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多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或是扩写为写景叙事性散文等,这样领会诗歌的内涵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如笔者在教学《石壕吏》时,让学生将其改写成记叙文,学生补充了诗文中“我”、老妇人及差役的外貌、心理及动作等描写,再结合时代背景补充了当时的环境描写,这样既丰富了原诗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使他们领会了诗的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