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五步教学法
(2014-11-14 10:06:16)
标签:
情感教育 |
读 讲 悟 品 改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是读诗。读是学生了解文本最直接的方式。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首先,指导学生准确朗读生字难字。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如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急促的节奏表现了作者昂扬的情绪;豪迈气概、杀敌效国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低沉的节奏,则使整首词呈现出悲凉的情调等。最后,确定感情基调和重音。感情基调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确定感情基调以后,再看看哪些是表达这种感情的关键字,重音便落在这些关键字上。
二是讲诗。尽管诗歌教学应以指导学生吟诵为主,但同样离不开教师的“讲”。钱梦龙先生主张,不论是阅读课还是诵读课,作一点画龙点睛的讲解是必要的。那么,教师怎样的“讲”才是“适当”的?。一要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介绍时,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切忌离开课文,谈得过远,过多。二要讲清字词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含义,让他们注意字的假借,词义的变迁和古今句法的不同等问题。三要讲与诗歌相关的典故轶闻之类。古诗中常用典故轶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关冯唐的典故;《行路难》中引用吕尚、伊尹的传说等等,只有讲清这些典故轶闻,学生才能理解诗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四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点拨、启发和疏导,或共同品味诗歌语言运用之妙,或抓住“诗眼”等关键处,领悟诗歌内涵,体味诗歌情感、形象和意境。
三是悟诗。诗词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是作者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特定思想感情的表达。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生活积累的不够,对诗词感情不可能完全理解,这一点教师要有充分认识。教师在教学上要努力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情感来启发他们,而不要总是拘泥于教参。首先是引导学生从赏析的角度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对其感受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要合情合理,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其次是引导学生从联想与想象的角度创新诗歌形象。在诗歌教学中如果仅仅只满足于教科书上的分析,其结果只能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作为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形象再造新形象,实现这一目的,只要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