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集解》之序

(2014-09-17 14:37:04)
标签:

佛学

历史

教育

收藏

时评

 

 

刚花了半价拿到手的《庄子集解》,才开始阅读,不敢妄作议论。仅录王先谦先生《庄子集解》的序,作为参照,大约不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影响吧。庄子之语言空灵、虚无、缥缈、遂意、思辨、诡辩、跳跃、拗口、……,读起来很费周章,切实弄懂通篇实属不易!比之读孔、孟、太史公乃至老子,不知得难上多少倍!确实得下点气力!但有《集解》为助,容易了许多,却担心误入前人学者所筑之藩篱而不能自拔。愿我自己最终还能跳得出来,以成为自己独到之见解,而不落入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之巢臼。

    2013-4-12

 

谨录《庄子集解》王先谦先生之序于下:

 

《庄子集解》之序

夫古之作者,岂必依林草、群鸟鱼哉!余观庄生甘曳尾之辱,却为牺之聘,可谓尘埃富贵者也。然而贷粟有请,内交于监河;系履而行,通谒于梁、魏;说剑赵王之殿,意犹存乎救世。遭惠施[姓惠名施,当时为梁国之相。]三日大索[suo。艸,有茎叶可作绳索。]其心迹不能见谅于同声之友,况余子乎!吾以是知庄生非果能回避以全其道者也。

且其说曰:“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又曰:“周[周者,庄子以己之名自称也。]将处乎材不材之间。”夫其不材,以尊生也;而其材者,特藉空文以自见。老子云:“美言不信。”生(之)言美矣,其不信又已自道之。故以橛[jue]饰鞭策为伯乐罪,而[qiao。旁击也。][du]髅未尝不用马捶[chui]其死棺椁天地,而以墨子薄葬为大觳[hu。盛cheng觵guang卮zhi也。一曰:射具。觵,兕牛角,可以饮者。卮,圜器也。一名觛tan,所以节饮食。]追容成、大庭结绳无文字之世,而恒假至论以修心。此岂欲后之人行其言者哉?嫉时焉耳。

是故君德天杀,轻用民死,刺暴主也;俗好道谀,严于亲而尊于君,愤浊世也。登无道之廷,口尧[尧者,帝尧是也。]而心桀[桀者,夏桀是也,为商汤所诛。]出无道之野,貌夷[夷者,伯夷是也。]而行跖[zhi。跖者,盗跖是也。]。取又奚[xi。大腹也。籀文:系字。]取夫空名之仁义,与无定之是非?其志已伤,其词过激。设易天下为有道,生(与)殆将不出于此。后世浮慕之以成俗,此读生(之)书者之咎,咎岂在书哉!

余治此有年,领其要,得二语焉,曰:“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窃尝持此以为卫生之经,而果有益也。噫!是则吾师也夫!

旧注备矣,辄芟[shan]取众长,间下己意,辑为八卷,命之曰《集解》。世有达者,冀共明之。

                     王先谦

                             大清宣统元年七月

 

按:王先谦,是清朝人,《庄子集解》的作者,一生着力于庄子研究,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许多见解。终有《庄子集解》一书,此书乃历代的数十种《庄子》注本之集大成者。

 

 

【现代汉语译文】

古代的著作者,哪里会一定得依靠描写山林、草木、群鸟、游鱼,才作文章的!据余之见,庄周先生之所以甘愿蒙受‘曳尾’之辱,却甘心把自己当作祭祀的牺牲,是因为他把富与贵视为尘埃罢了。然而,人还得生活,借粮就需有求于人,于是还要与‘监河’此等官吏交往;系牢鞋带奔走于梁地、魏地,四处拜谒权贵;在赵王的大殿之上,说剑侃侃而谈,意犹心存救世之念。遭遇惠施的三日羁绊纠缠,庄子的心迹都不能原谅‘同声’之友,更何况对待其余的人呢!从这一点,我就可以知道:庄周先生并不是那种真正能够规避现实,从而成全他自己所提倡的‘道’的人

庄周还说:“天下有道,成就圣贤;天下无道,诞生圣贤。”还说:“我庄周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他所谓的‘不材’,指的就是尊重生命;他所谓的‘材’,指的就是大书空泛之文章,写给自己看。老子说:“美言不信。”庄先生的言辞可谓美妙至极,然而却又把这不可信的文字作为自己的规则。故此,以棍棒掩饰鞭策是伯乐的罪过,而旁敲侧击骷髅未尝不用马鞭;人死后以棺椁为天地,而墨子薄葬却用‘大觳’;用心追寻、容纳、成就大庭广众结绳纪事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并且永远假借极致的理论用以修养身心。这难道是想让后人依据其言论去身体力行吗?其实,不过是嫉时妒俗而已

因此,虽说君王的德行是由上天裁决,轻视民众以置其于濒死境地,也会刺杀暴虐的君主;世俗嗜好谄谀,对父母严孝对君主尊敬的人,会愤恨混浊的世道。登上无道的朝廷,人就会口说尧舜之言却心含桀纣之意;踏入无道的乡野,人就会貌似贤德的伯夷却行不义的盗跖之为。人们哪会平白无故地取仁义的空名,而去面对无法确定的是非呢志向已经受伤,其言词过激就不足为奇了。假设把天下改变为‘有道’,生与死也将不会如此了。现代人对古人浮躁地仰慕已经成为习俗,这是读庄先生书的人的过错,过错哪会在庄子的书里呢!

我研究庄子有些年头了,得其要领,一语以毕之曰:“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我曾经以此作为养生之经典纲要,果然有益于身心。噫欤兮!这个原则就是我的老师啊!

过去的旧注解齐备了,于是集取众家之所长,间或记下自己的见解,编辑为八卷,起名叫作《集解》。世间有通达庄子之人,我希冀与之共明。

 王先谦

                             大清宣统元年七月

http://blog.sina.com.cn/u/5124979397

木工Lee  2014-09-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