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主在中国———读《尚书·周书·泰誓篇》及《史记·齐太公世家》有感

(2014-09-12 09:27:43)
标签:

军事

历史

教育

收藏

股票

 

 

   

    中华民族的汉语中,古汉语词汇绝大多数都是单字词,也就是说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个词,除极少的专用名词由两字构成(例如:皇帝、公主、公子、…)之外,很少见到两个字构成的词汇。譬如说:‘民’[民,众萌也。字从古文之象。];‘主’[主,灯中火主也。字从凵下土象形,从丶[zhu]丶亦声。]。‘民’是民,‘主’是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民’与‘主’本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词汇。‘民主’作为一个词汇,在古汉语中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自打有皇帝那年头儿,我们的祖宗地根儿就不知道‘民主’是什么意思。如果你非要把‘民’和‘主’放到一起,就必定会招致诸多不同的理解。此外,你还必须知道: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皇帝’这个词汇才寿终正寝,到如今也只不过刚刚百十来年的时间。然而时代的确在发展,两字词已经成了近、现代汉语词汇的大多数。由于两字词的出现,就必须得明了:构成一个词的两个字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词的真正、准确含义。于是乎,麻烦来了,什么‘动宾’结构、什么‘主从’结构、什么‘主谓’结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解释一词中两字之间关系现代汉语语法的‘构词法’就应运而生了。然而大多数学习过汉语和汉文字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纯种中华民族的子孙也未必明了这些‘构词法’,于是乎就当然地对同一个词汇的含义理解得含糊不清、五花八门,这种现象毫不稀奇。还接着回来说‘民主’:‘五·四’时代革命青年和学者从西方文化中引进的两位‘先生’,其中的那位‘德先生’——Dem'ocratization——就是‘民主’。如此看来,‘民主’作为由两个汉字所构成的一个词汇,原来是个舶来品。按照‘德先生’的原意来理解‘民主’这一汉语词汇的‘构词法’结构,应该是个‘主谓’结构,也就是说:‘民’作主语;‘主’是谓语。可以理解为‘民’(自己作自己的)‘主’或‘主(人)’。然而,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一切问题都不会那么简单。‘民主’一词的构词法结构,还可以是被动语态的‘宾宾’结构,也就是还可以理解为‘为民作主’,在这里‘民’是间接宾语——是动作的受体,‘(作)主’是直接宾语;也还可以是被动语态的宾语‘定主’结构,‘主’是主体,‘民’是‘主’的定语,即‘民’之‘主’,也就是还可以理解为(作)‘民之主’。这两种理解,都是被动语态,其动作主体均未出现在‘民主’这一词汇之中。这两种理解,并不违背汉语语法,被动语态在汉语特别是古汉语中比比皆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实际中,这两种对‘民主’的理解才是所谓‘主流’理解,统治阶层这么看,庶民大众阶层也这么看。至于舶来的‘德先生’的‘民主’,我们中国人就觉得十分生疏,甚至会觉得不可思议。按照我们中国民众的逻辑理解:一旦提到作‘主’,必定是一个人抑或是极少数的人为大多数人作‘主’,俗语说得明白‘家有千口,一人作主’,怎么可以你也作主、我也作主,这不就乱套了吗?!不乱才怪呢!!我们让领导者为我们作主,只要他是‘清官’,他是为民着想的‘好官’,就挺好了!让大伙都作主,乱哄哄的不值得倡导。如果遇到‘贪官’、‘赃官’,也无所谓,我们把他哄下台,再换一个能为我们作主的好人,不就行了吗!我们早就习惯了,少跟我们说什么‘德先生’的‘民主’,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才不感兴趣呢!这就是中国民众历来,直至当下,对‘民主’的实际理解。这种理解是中华文化的沿革,是民族思维方式的延续。

    在《尚书·周书·泰誓篇》就可以看到‘为民作主’或是‘作民之主’的周武王姬发的‘民主’之例证。《尚书·周书·泰誓篇》有载:

…惟罪浮于。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监惟不远,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必克。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天视[视,瞻也。瞻,临视也。临,监临也。监,临下也。][zi。自,鼻也。象鼻形。]我视民,天听[xin。听,笑皃。Ting。聽,聆也。聆,聽也。此处应为‘听’而非‘聽’的简化字。][zi]我民听[xin]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维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有光。勖[mao。勖,勉也。]哉,夫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请注意历史公认的贤德之帝王周武王姬发的宣示:‘天视自我视民天听[xin]我民听[xin]’这是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共同的理政、治民理念。

三个关键词:

  • ’字[视,瞻也。  瞻,臨视也。 臨,监临也。监,临下也。]有上对下监视的含义,可引申为监视、管理、治理的意思,而决非现代汉语单纯作‘看’的解释;
  • ’字[读作:xin。听,笑貌。‘聽’读作ting。聽,聆也。聆,聽也。此处‘听’并非‘聽’的简化字。]是欣喜的样子的意思,可引申为欣喜、高兴、喜欢等含义;(若把‘听’作‘聽’的简化字解,此句解为:‘上天管着我,我管理人民;上天听我的报告,我的人民听报告。’不太通,显然这里的‘听’不是‘聽’的简化字,而应读作‘xin’。)
  • ’字[读作:zi。自,鼻也。字象鼻形。]虽然是‘我’的意思,却大大不同于‘我’,而是含有最高、最大、最前置、至高无上的意思,也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之一。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上天管着我,我管理人民;上天喜欢我,我的人民就高兴。言外之意就是:能管我的只有上天,人民没有权力管我;人民高兴是因为上天喜欢我。逆否定理就是:上天不喜欢我,人民就不高兴。哪里还会有现代意义上‘德先生’的‘民主’呢?!中国自打有皇帝那天起,就没有‘民主’这一现代政治学概念。中国的‘民主’一词就是为‘民作主’或是作‘民之主’的意思,而决非‘民众自己作自己的主’的意思。所以中国人,从最高统治者直到人民大众骨子里从来就没有现代政治学含义的‘民主’概念,却是早就把为‘民作主’、作‘民之主’的民主概念铭刻在了民族的DNA里了。

    对于‘民主’,普通民众又作何想法呢!?《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讲述了齐襄公遭遇的一段故事,《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有载:

十二年,初,襄公使连称管至父葵丘,瓜时而往,及瓜而代。往戍一岁,卒瓜时而弗为发代。或为请代,弗许。故此二人怒,因公孙无知谋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宫,无宠,使之间襄公,曰“事成以女为无知夫人”。冬十二月,襄公姑棼[fen],遂猎沛丘。见彘,从者曰“彭生”。怒,射之,彘人立而啼。惧,坠[zhui]车伤足,失屦[ju]。反而鞭主屦者[fu]三百。出宫,而无知连称管至父等闻伤,乃遂率其众袭宫。逢主屦曰:“且无入惊宫,惊宫未易入也。”无知弗信,示之创,乃信之。待宫外,令先入。先入,即匿襄公户间。良久,无知等恐,遂入宫。反与宫中及之幸臣攻无知等,不胜,皆死。无知入宫,求公不得。或见人足于户间,发视,乃襄公,遂弑之,而无知自立为君。

      桓公元年春,无知游于雍林雍林人尝有怨无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袭杀无知,告大夫曰:“无知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

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内的弑君争立龌龊下作、荒诞不经的故事中,那位负责管理齐襄公的鞋的小人物——主屦者却有着别样的色调,请注意这一职务名称‘主屦者’,这位名叫的人是为齐襄公的‘屦’作主的角色。他,前者因齐襄公自误丢失了鞋,而被齐襄公鞭打三百;其后身负鞭伤踉跄出宫,遇到想要谋杀襄公而自立的公子无知及其同伙想要借助搜寻襄公的反应、举动让我们当代人费解。首先以自己的鞭伤取信于无知,阻止了杀手立即入宫,自己得以脱身先行入宫,进宫后先将襄公藏匿于户间,然后组织人力攻打无知等杀手,不幸战死。这位小人物主屦者到底心里想了些什么,才作出如此举动呢?其实很简单:很明白,自己只是个为屦作主的小人物,而襄公却是‘为民作主’,也包括为自身作主的大人物,主人惩罚自己,即便自己有冤屈,但终究那是主人;有人要杀自己的主人,无知的这种行为才突破了内心的底线,自然会有如此举动。的举动与雍林人杀无知行为方式虽然迥异,但出发点却如出一辙。雍林人杀掉弑君自立的无知,是因为无知自立为君的来路不正,方式背德,但‘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请注意:自发诛杀无知雍林人将对合法的新立之君依然会是‘唯命是听’。这足以看出庶民大众对‘民主’及其‘民之主’的看法。到此,也会提出疑问:这都是古代的例子,时过境迁了,现代已经大不相同了。非然也!古与今之‘同’与‘不同’、‘变’与‘不变’请慎思之!

    一心提倡‘德先生’的‘民主’概念的民主精英们应该懂得:要让现代政治学意义的‘民主’概念在中国的这块拥有亿万人口的古老土地上真的实现,谈何容易!!即便是真能实现,又得历经怎样的漫长岁月!!实现的过程又会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惨烈、何等的残酷,亿万大众又会从中获得怎样的好处呢?!其实我也是欣赏‘德先生’的‘民主’的人,然而一旦面对中国这片广袤而古老的土地,以及仅仅期盼过上安稳日子的亿万草民庶众,不仅要发问:真正实现‘德先生’的‘民主’暴风骤雨式的运动,值得吗?!近、现代的历史早就让我们看清楚了‘民主’在中国的经历,以及那些变了味的‘民主’大行其道,我甚至对这些精英们真实的动机产生了怀疑。必须懂得: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主,中华民族是要不得不大换民族之血的啊!!!于是,我并不企望舶来的‘德先生’的‘民主’在这片古老的中国土地上成为现实,因为它与中国之国情不符。

   

http://blog.sina.com.cn/u/5124979397

木工Lee  2014-8-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