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心 和谐共育
(2014-10-14 17:49:3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解淑娟工作室 |
家校同心
——滨城区第一小学家长委员会交流材料
一、健全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实现家校共育的制度化。
理念引领:家委会成立至发展,得益于学校具有发展性和创新性的办学理念。一直以来,我校秉承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一直致力于开放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在我校独特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以“沟通、融合”为前提,进一步提出了“家校同心,和谐共育”的新型育人模式。
健全机构:为确保家长委员会工作有序开展,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我校以家长自愿报名、学校推荐选拨,在有爱心、有教育理想、有奉献精神、有创新精神的原则指引下首先选出会长,然后自上而下选出了由各年级家长代表、班主任代表、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委会学校组织,而后在各个级部分别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分会,班级设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分会,由各班家长自愿报名,每班确定人员是4人,并设立一名负责人,形成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网络体系。
完善制度:为了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增强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信任与融合关系,共同创建家校和谐氛围,共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员、全面、全程教育,学校特制定了家校联系制度,从职责、义务、会议、联系方式和总结表彰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形成家委会的指导性文件,指导家长委员会委员顺利开展工作。同时,我校家委会实行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管理制度,分级管理,层层落实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办公场所:为了便于家委会开展工作,学校专门腾出了一间办公室作为家校联系办公室,接待家长来访。同时也设有专门家长学校培训教室,定期举办家校沟通经验交流,促使一小家委会向着系统化、规范化和序列化的方向发展。
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实现家校共育的科学化
学校坚定“成就一个孩子,造福一个家庭,”的信念和责任感,借助家长委员会的桥梁,不断提高广大家长的综合素质和育子能力,使家校共育向科学化方向稳步发展。
(一)开设家教讲堂,提高家育水平。“推动民族发展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我们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家长的素质和水平:一是名师引领。先后邀请省内外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来校为家长、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和正面引导。如 郑子岳教授的《家校整合——总有一种方式让你培养出英才》专题报告及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专题报告,让家长、老师与专家对话,与智者交流。二是榜样带动。定期举办家长沙龙,由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成功育子经验交流,让广大家长向身边的优秀家长学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三是全程指导。在学校网站上设立了校长信箱、家长论坛、班级论坛等栏目,充分发挥网络的普及性和互动性,让广大家长随时都能学习交流,从而达到全程指导的目的。
(二)发挥家长优势,挖掘教育资源。在委员们的带动下,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都为孩子们的成长各尽所能、各显所长。他们经常自发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进工厂、走进农田……感受社会,体验人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比如,一年级组织的以“春风伴我去卖报,我助奶奶去支教”、“走出校园,热爱自然”、“雷锋精神代代传,用行动温暖他人”、“春风伴我行文明一起走”、“童心相连,爱心相伴” 、“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增进集体意识”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二年级组织的“爱眼护牙”知识讲座、爱心植树、参观气象局、清明哀思祭英魂革命教育活动、体验军营生活, 感受部队文化、献爱心救助活动、“星期八小镇”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三年级组织的黄河水泥沙含量测试活动、“亲近自然,陶冶性情”、参观华纺,走进布的世界、参观高新区调水中心、学雷锋在行动、新滨公园”踏春等社会实践活动;四年级组织的旁听法院审理,感受法律威严神圣、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清理城市“牛皮癣”、参观污水处理厂等社会实践活动;五年级组织的参观新滨公园花卉展、参观滨州学院植物园、“黄河生态园”、让地球妈妈笑起来、参观规划局等社会实践活动;六年级组织的参观国税局,了解税法知识、敬老院学雷锋献爱心、参观大型制衣厂,感受现代高科技、“走进红门学消防,体验生活增本领”、“爱我国防,兴我中华”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家委会委员的积极参与下还组织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列举。我们家委会委员不但与孩子一起参加实践活动,同时,学校的大型活动也少不了他们忙碌的身影。比如:六一节、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元旦等大型活动,都有大批爱心家长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学校、班级出谋划策,摄影宣传等等。在此,感谢家长朋友们的辛勤付出。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家长们的参与帮助,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快乐的教育环境才得以建成。
三、创新特色活动形式,实现家校共育的多元化
在家长委员会的策划和组织下,我校利用多元化的教育互动方式,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亲子体验教育活动,让孩子和家长相互敞开心扉体验亲情。
(一)设置特殊作业,多彩活动润童心。一是小帮手为父母分忧。学校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期间,启动孝敬父母“五个一”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给父母过一次生日、帮父母做一项家务、和父母谈一次心、给父母自制贺卡写出心里话、改正一个缺点或是取得一项进步中,互相交流,增进感情。二是开展亲子共读。学校全面推进经典诵读工程,倡导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同写一篇心得体会,共创“书香家庭”。三是无作业阳光运动日。学校为了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规定周二、周六为无作业日,要求家长、学生共同参加一项体育运动,并长期坚持,其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设立家长开放日,促进亲子沟通分享。学校领导班子和家长委员会认真研究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集中交流回馈意见。学校专门设立了一间“家校联系”办公室,组织不同层面的学生家长座谈、交流家教经验,共同探讨困惑,形成良性互动。并收集家长委员会委员的合理化建议,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三)借助家长资源,填充值勤空白。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成立了“家长志愿者护卫队”,在午休时段,看护提前到校的学生,上学时主动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列队有序进校门,确保了学生的安全,学生井然有序的路队纪律,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探索激励评价模式,实现家校共育的常态化
科学的评价是一切教育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为进一步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进而凝聚广大学生家长力量,我们通过探索特色的评价激励模式,引领家校共育走向常态化。
(一)激励引导,增强家长成就感。学校将家长委员会成员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记录在案,在校史上留有光辉的一页。学校每年都举行“家长委员会”,全面回顾总结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有根有据的评述每一位委员的贡献,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在学校艺术节、“六一”儿童节、“元旦”等大型活动中,隆重评选表彰 “优秀家长”和“书香家庭”等,家长们心中充满着自豪感和成就感,都以能为学校出力,为孩子们半点儿实事为荣,竞相在教育子女上费心思下功夫,树立为国育子责无旁贷的信念。
(二)完善网络,壮大家委会队伍。由于激励机制健全,家长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升,纷纷要求加入班级、年级的家委会,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网络,家长委员会的队伍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延伸,机制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为家长与学校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开门办学、参与督导、沟通体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
(三)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构建家校联系新平台,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的有效互动。如“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富有成效。通过电访、信访、家访、博客、飞信等不断创新的家校联系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并聘请家长做校务公开监督员,参与校务管理,定期邀请家长到校与学校领导、教师一起,共同研讨学生成长过程中在思想意识及行为素质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定期举办家校论坛,创新联系形式,进一步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五、提几点希望:
(1)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动态,收集和反映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协调家校关系,促进家校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解决矛盾,促进工作。
(2)热心支持和参与学校的各项重大教育活动,协助学校加强科学管理。
(3)维护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牌。家长是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家长委员会要协助学校及时把办学情况反馈给家长,为打造一小品牌而努力。
(4)每月组织一个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与社区联系或实践基地等,形式不限,活动有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
(5)强化社区联系,最大限度地为学校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其社区资源的优势,多协助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配合学校共同实现科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