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NUS)2018秋季学期交流小结
| 分类: 亚洲其它 |
这是到目前为止,人生中最久的一个夏天。特别是与大四忙于升学的状态相对比,交流的几个月是可以静下来思考,不那么有peer pressure,也会让之后的自己常常怀念的时间。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说一说我在新加坡交流的情况,也为自己这段交流时光做一个总结。
图1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一、
去NUS是我从中学时期开始的愿望。对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印象很好,再加上环境差异不大,对短期交流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之前交流的学长学姐评价也非常好,在outgoing fudan上也看了很多文章,最终确定了这个目标。对于想要在未来出国的同学,可以选择离自己出国意向地区较近的学校。建议尽早确定交流大致意向,在大二上学期之前把托福或雅思成绩考出来;但其实即使没有考出来,在面试确定之后再考也来得及,只不过会比较赶;如果不需要申请CSC奖学金,NUS是不需要托福成绩的,这一点也是可以考虑的因素。
每个院系的面试选拔不太一样。从我的角度来说,在面试前,除了准备一些“你为什么想去这个学校”之类的问题,建议好好练习英语口语。比如早上可以自言自语用英文评价一段新闻,晚上可以回寝室和室友用英语聊聊天之类,虽然有时候很尴尬,但可以培养面试时的英语语感。其实在面试时,对口语语法的要求没那么高,只要能大胆、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好。
在确定学校以后,就是出发前的准备了。真心感谢学校与外事处对交流项目的支持,也感谢《NUS不完全交流指南》的梳理。虽然里面一些信息可能需要更新,但已经非常详细了,去交流之前可以认真读一读,备注一下自己要知道的重点。除此之外,如果想要找科研导师,建议在出行前就邮件联系好老师,在交流时提升科研经历也是很好的选择。
图2 所在学院FASS的标识
二、
我这次选了四门专业方向的课,对应复旦的三门专业必修课、一门专业选修课,与国内的学期比较没有落下太多的课程,避免延毕的风险。也有同学出国会选择语言类课程、其他专业的课程、计算机类课程,这些都是很好的选择。毕竟交流期间内的学分转回国内不算绩点,如果担心国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会影响绩点,可以在交流期间内修读一下。
但是也要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转回国内不算学分,就不认真上课。从我的角度看来,新加坡的学生学习普遍比较勤奋,并且每门课的工作量比较大,竞争压力还是有的。万一挂科,转换学分的程序可能就比较麻烦了。
对于行前比较担心的Singlish语言问题,在某些老师身上会存在,但其实都不是大问题。老师上课会严格按照课程大纲,且老师的讲义非常详细,上课完全可以跟得上;如果刚开始发现跟不上,可以做好预习,这样基本就没有特别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老师的课程都会有录像传到网上,课后还可以自己根据录像重听课程。对于某些考试而言,还可以申请带字典。然而,如果碰到印度口音的老师或者同学,可能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建议介意这一点的同学还是慎重选择。其实Singlish问题更大的还是在生活中,但新加坡很多人都会讲中文,在社交、购物与问路等情况下,有很大可能性说普通话,所以也不用太过担心。(开玩笑地说,这也是有人提到,新加坡留学不算出国的原因。)
在NUS上课,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讨论课。每节lecture(约1小时30分钟)都会配tutorial(约45分钟)。根据不同的课程,可能会在每周或者隔周有讨论课。讨论课是需要准备的,比如老师会留作业,让同学在黑板上解答;比如有阅读材料,在讨论课时会自由讨论。比如我选的一门课,每节课都会留几十页的阅读材料,对于英语水平会有一定要求,可能在讨论时会比较费劲。讨论课是与老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当然,在老师的office hour也可以去问问题,老师都会很负责任地解答。
总的来说,因为国外每学期的课程数量少,课程workload大,每周都有任务,我觉得自己这学期的学习还是比较认真和扎实的。虽然最后期末考试结果没有特别好,但我的确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感谢这学期的一些课程,让我看见了自己专业的很多乐趣。
图3 Central Library一角
三、
NUS 住宿分为Hall、Residence和College,但在选宿舍时不是所有的都能选,比如这次不能选College。复旦的同学一般分布在各个Hall,包括Eusoff Hall、Kent Ridge Hal、Raffles Hall、Sheares Hall、Temasek Hall(下文简称TH),以及Prince George’s Park Residences(下文简称PGP),每个住宿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
对于宿舍选择,有以下几个考虑点。对于我个人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只有一条血泪教训,如果喜欢安静与早睡的同学,千万不要住Hall,非常非常非常建议选择PGP。如果真的住在了Hall,一定要记得在国内买好隔音效果好的耳塞带到新加坡。国外同学的作息和国内不太一样,我住在TH,旁边的公共空间Lounge从晚上十二点开始活动(比如庆祝节日与生日),到凌晨两三点可能还会比较吵,可能耳塞都盖不住外面的声音,很容易使作息随之紊乱;而PGP较少出现这种情况。
其次,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宿舍的地理位置。比如我的全部课程都在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FASS),教学楼就在宿舍对面,完全可以5-10分钟步行到教室,不用等校车。这是非常方便的,特别是对于想多睡一会儿的同学们。但对于课程教室的分布比较分散的同学,这一点的参考意义不是很大。建议想好自己想选的课程,看一下开课院系和教学楼分布,再对宿舍进行选择。
以上两点是选择宿舍最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点。比如TH房间漂亮,住宿条件相对好,房间相比较PGP而言视野开阔。Hall的活动很多,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如果一定要类比,大致类似于复旦书院的存在,团体凝聚力很强。Hall有meal plan,可能较为实惠,但一些Hall可能比较难吃(在下一小节会提到),周末还是得跑到PGP、UTown或者校外吃。PGP的自习室有空调,平时自习不用跑到图书馆或者其他自习室。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可能会把三个志愿都填PGP……对于是否有空调,我在出行前也非常关注,但其实几乎所有同学都分不到有空调的房间,并且越到后期,晚上天气不用开空调,是可以适应新加坡气候的。
在前期选择宿舍时,很多同学会被随机分配到非自己志愿中、或不是自己靠前志愿的宿舍,这是很正常的。总结来说,前面认真填宿舍志愿;但分不到自己想去的宿舍,也好好享受和适应这几个月的独处,不管是什么宿舍,之后回想起来都是难得和有趣的体验。
四、
在新加坡吃饭最大的好处,就是中式的食物很多,想吃到国内各地的食物也非常方便。新加坡比较常见的是中餐、东南亚菜(比如泰国、马来的食物)和印度菜,因为国际化程度高,所以吃西餐或其他想吃的菜系也非常方便。
在校内,各个Hall会有强制一次性缴费的meal plan(包含周一到周六的早餐,周日到周五的晚餐),折合每一顿非常便宜。但一些Hall的meal plan真的很难吃,特别是吃多了以后更加不想吃;而且有时候早餐是起不来的,周末也得另外觅食,所以meal plan的存在比较尴尬。如果因为便宜的meal plan而选择住Hall,我个人认为是不划算的。
除Hall的食物之外,还可以选择周末不歇业的PGP与UTown。UTown食物选择比较多,我自己还是很喜欢在周末去UTown自习和吃饭的;记得一家和牛店挺好吃的,去NUS的同学一定要去尝一尝。每个教学楼下也有吃饭的地方,有课的时候可以去教学楼下面吃。学校里还有其他的觅食点,可以慢慢探索。比如我住TH旁边,就很喜欢去Alumni House下面的餐厅吃,距离近而且东西比较合胃口。如果有同学一起出去玩,基本都会在校外吃。比如TH后面的后街Supper Street,是吃夜宵和周末吃饭的好去处。在新加坡大众点评也好用,但要防止搜出针对游客的热门餐厅;可以用Google Map来搜索,可以去慢慢探索。
对于价格而言,除meal plan外,校内普通的食物一顿3-6新币(折合人民币15-30元)以内可以解决,校外普通食物7-10新币(折合人民币35-50元)也可以解决;如果在餐厅同学聚会,人均100元人民币也基本足够(此处不包含豪华餐厅)。总体食物的物价略高于上海,但相比伦敦纽约而言物价还是低了不少的。特别要说的是,新加坡7-11与FairPrice等超市卖的水果折合成人民币不便宜。如果想吃便宜一些的水果,可以去食堂(比如FASS的Deck有卖便宜的瓜果,PGP有水果杯之类的),PGP里南洋超市的一些水果也比较便宜,可以去对比购买。
五、
在校内出行,可以选择步行或者校车,没有什么人骑自行车。因为NUS上下坡很多,有时候步行会比较费劲(而且我比较容易迷路),所以大部分情况,我会选择坐校车。
刚开始坐校车,可以按照以下几步走。
第一,确定目的地站点:下载App NUS Maps,输入你想去的地点,找到目的地站点的名字与导航方案;或者看平面地图找到站点;但大部分时候,如果不去很奇怪的地点,不用这么麻烦,可以直接知道目的地站点(比如Kent Ridge MRT Station、Univeristy Town)。
第二,确定出发站:下载App NUS NextBus,找到离你最近的站点,走过去,如果不会走可以用NUS Maps或者其他地图导航。
第三,确定坐哪一班公交:点开NUS NextBus你所在站点,分别点击各个公交线路;或者在公交站点看站牌找到去往目的地的公交线路。
此处一定要注意!!!与国内与校外的公交不同,同一班次的NUS校车并非有相向而行的两辆,而是单方向开,比如A2只在道路的一边开。并且很多校车并非环线,一定要看清行进方向,避免在终点站被强行下车的尴尬。还要注意,NUS周末校车半小时一班,可以用App看好到达时间,算准时间出发。
第四,根据NUS NextBus上显示的站点,在到达下一站前按校车上的铃,否则校车不会停。
如果根据以上四步仍然找不到路线,可以多问问路人,或者在刚开始的时候与同学结伴出行。NUS的楼梯很绕,特别是各个教学楼中,但路标很明确,只要跟着路标走,等多走几次就习惯了。
六、
刚到新加坡的时候,该带的东西尽量多带,特别是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新加坡网购不太方便,而且生活用品比较贵,刚抵达新加坡不太容易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我忘记带拖鞋,结果发现新加坡基本只有人字拖,还因为不熟悉购物地点买了人生中最贵的一双拖鞋。
如果忘记带一些东西或者行李箱塞不下,在校内可以去PGP的南洋超市或者UTown的便利店购物。在到校第一天也可以去Climenti来一波大采购,但Climenti布局比较乱,对于习惯网购的同学们要找东西可能不太容易。要注意,新加坡最常见的药店与生活用品店是Watsons与Guardian,在UTown就有。在交流期间,我还发现在Kent Ridge MRT Station里购物简直非常方便。不仅涵盖了较大的超市,还有冲印照片、服装店与生活用品店,是块宝藏之地。
新加坡虽然是购物天堂,但真正到了新加坡,才发现并不是很适合采购衣服化妆品之类的东西,因为新加坡与国内没有特别大的价格差距;而且一些物品换算成人民币后,反倒更贵了。但是如果想买苹果产品,在新加坡买还是很划算的,配一个转换插头回国就能用。如果想买其他物品,可以在周末去新山或者假期去其他国家购物。
七、
选择去交流会放弃和错过很多东西,普遍来说,比如关键的大三上刷绩点的机会,比如会错过寒假实习统招的面试,比如为自己的未来去向作进一步规划的实际执行力;还有刚到国外的孤独感(特别是对于距离更远、国内交流同学更少的国家),与国内家人或朋友的联系,融入社交圈的时间与精力(特别是对于不擅长社交的同学),语言的适应与习惯,一个人居住的自律问题,这些都是出去交流前需要考虑到的。
诚然,回顾这次交流的历程,自己有太多可以改进、完成得更好的地方;但其实回想大学阶段乃至之前的人生历程,遗憾总是相伴前行而存在的,这些不可再次经历的事情,没有机会让自己将它们复写得完美。总的来说,这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也是我不后悔的决定,希望之后去交流的学弟学妹们也能有这样愉快的回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