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秋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
(2018-03-23 15:24:44)分类: 亚洲其它 |
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交流中学会的事
交流中学会了一些事,不仅有学术上,更多的是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学术上NM有些课程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我选的是NM2209,social psychology of new media,我本来预想这里的new media是指twitter Facebook这种社交媒体,但是实际上讲的是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和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中各种科技特点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影响。在复旦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方面,这节课为我开启了一个新领域。老师是韩国人,在美国读的PHD,人年轻漂亮,讲课一般但可以看得出她很努力。FASS的课也都质量很高,就算是level1的也一点都不水,听下来还是比较有收获的。在NUS选课的自由以及完善的IVLE系统使得我能提前看到详细的syllabus及评分标准、参考书目,对于这一学期的选课结果,我是非常满意的。每门课的老师都非常尽心尽职,EL一门课老师重感冒戴着口罩上课,脚扭伤坐在地上讲课,也可以算得上是真劳模了。在NUS上交的作业都能收到及时的反馈,特别是文学课EN1101E,老师都会对我们的论文做出详尽的点评,可以看出老师真的是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上交的作业,我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认真的点评,可以看得出她真的是在乎我们到底在写什么的。NUS能在短短几十年间跻身世界一流学府,想必和所有教授、学术大牛们依然认真对待教书这件事分不开吧。我们专业要求必修二外,我选的是法语1,上课很轻松,考试也不太难,而且同学们相对来说不会很认真,如果认真学成绩应该会不错。
另外,NUS有bell curve,他们的给分很严,只有10%的人能得到A档,所以你如果非常在意自己最后收到的成绩单上写了什么,我觉得要认真考虑下。当然,如果是绝对的学霸就不必了。
交流中学会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我想是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充实起来。NUS课很少,大家一般会选4门课,就算加上tutorial,作四休3甚至作3休4都是很正常的日程安排。空闲时间的突然增多给了你更多选择,你可以更好的做自己想做的是,也可以有更多完整的时间块可以用来学习或者出去玩。这些都是你自己的时间,就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吧,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日程和别人的日程捆绑在一起。新加坡很安全,就算晚上独自逛街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所以没有找人陪伴做事的必要性。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能充实起来,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在寝室里长蘑菇,充分去体会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你可以去金沙感受最奢华最体贴的服务,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去牛车水走走,仿佛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兴的购物中心,也可以一个人夜晚在克拉码头吹吹风,或者一个人在寝室里静静的看书,写文章。不管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一种让自己充实起来。我觉得其实新时代女生应该也知道如何让自己活得自信充实生机勃勃的。
其次,是尽力做好自己的份,接受总有人想划水的事实。NUS同样有许多小组Project,我这次遇到了两个Pre,以及一个海外实践项目,这些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原先组员约定好的提交时间点总有人不能按时完成,总要拖到正是DDL前才开始认真修改。说实话,我个人对于这种行为真的非常不赞同,但是social loafing确实就是人性的一个方面,既然有人一起分担职责,必然也就没有个人独立工作时那样努力了。我是个时间观念和责任感都很重的人,我在做好后会催促同组成员,但是不一定都能得到回应。一开始我有些愤愤不平,觉得自己被拖累,但是仔细想想,就算是关乎自身利益的考试也有人会马马虎虎,这种小组作业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认真的。不管怎样,做好自己的份,完成自己工作的前提下为小组多付出一些,也不是大问题。好在NUS很多小组project都有自评与互评,评分标准相对来说会更公平。
更大的转变来自于对待学习的态度。我刚到新加坡时由于自己不会设置路由器认识了邻居的大四姐姐。她学的是软件,现在在新加坡的公司实习。她有一次跟我说,现在回想大学四年很后悔自己之前怎么没有多学些东西,到真正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真正还缺很多。这句话其实从很多前辈哪里都听到过,不过在NUS听到还是有些诧异。我选修的课程中有一节课有很多商学院大四同学,他们一个个都非常有精英感,连上课做pre都要发起临时调查让大家投票,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我看来也非常不错。NUS这样的教育水平依然让这位大四姐姐感到学不及用,真的对我触动很大。复旦的课程多且繁杂,我很难真正静下心来深入学习一门课,除非这门课内容真的很多或者很重要。我承认有些时候选一些“水课”也是因为“人生不易”。但真正回想起来,这些“水”掉的时间,其实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吧。多利用现在大好的学习时光多学些技能,多读几本书,总归是有好处的。
吃喝玩乐
在坡考托福
有很多人都选择在新加坡考托福,一是据说口语给分比较好,二是趁空闲多可以好好练练。报托福和中国不是同一个网站,直接谷歌搜TOEFL sg应该就能出来了,根据指示填写注册,交费等通知。提前一天会有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提醒,不用担心。我的考场在Bukit Timah,mrt到花拉路转公交车,可以提前一周去踩踩点,从PGP过去大概半小时不到。
遗憾的事
首先是感觉自己选课时没有完全考察清楚。我是到学期末的时候收到NM广告才发现NM有开数据分析课,我觉得学数据分析真的很有必要,而且我在复旦是文科,选这些课可能会比较吃亏,但是NUS选没有绩点压力而且教学质量可能也会相对较好,毕竟有lecture+tutorial。这门课是level3的,可能相对比较难,我个人研究生是想转修别的专业所以学data处理很重要。如果后来者有为未来准备基础知识的打算的话,不如仔细研究下NUS课表,趁有机会补一下自己的背景。
还有的遗憾是个人情感上的,不多说。异国恋不易,且行且珍惜。
总的来说,不管是NUS,还是新加坡,都是一个很值得体验一下的地方。就环境而言,与上海差异不大,文化也是同根同源,跨文化适应的问题不会太大。不过如果是想彻底体验欧美文化,那就可以绕过这个选择了。但是如果是想体验一下一个城市究竟能发展到什么地步,上一些真的能有所收获的课,体会一下无比漫长的夏天,到附近的东南亚地区多转转,这绝对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现在回想,我对于自己的这个决定仍然是不后悔的。在新加坡度过的这个夏天,是我人生中非常独特的体验。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多民族融合,多种文化在主流华人文化影响下没有受到打击,反而有政府积极的保护,这其实还是比较难得的。不过,新加坡总体上还是呈现欧美化的趋势,年轻一代大多数以英语为主要语言,流行文化也是欧美主流文化,各种节日传统也渐渐变为商业所利用的工具了。这种趋势或许在所难免,但是不代表不值得我们反观自身观照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