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交流
(2015-06-12 09:03:03)
标签:
教育旅游文化 |
分类: 美国 |
上个学期,我有幸,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交流活动。在加州的这短短三个月中,我见识到了很多我在国内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有了很多见闻,也在很多方面学习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一、学习方面
首先是学习方面的见闻。UCSD数学系和复旦数学系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在期中考试了。在复旦数学系学习时,我习惯了一学期一考的模式。一到UCSD,发现在短短三个月的quarter里,每门课都有两次midterm和一次final。这样的考试方式,无疑加快了我学习的节奏。在复旦时,我对于有些课程会采用期末突击复习的方式,但是在UCSD,这种学习方式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并且,阶段性的midterm让我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知识的熟悉程度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在这种密集的考试形式下,我觉得我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也相应的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除了考试形式的区别,在数学的学习上,UCSD和复旦也有不同之处。在复旦的数学系专业课程中,老师会着重于让我们掌握定理的推导过程,学习的重心在于了解整个课程的来龙去脉。在UCSD的数学课程,虽然老师也会对定理的证明有比较详细的推导,但是考试的重点,或者说老师希望我们掌握的则是对于定理的运用。这两种学习重心的不同,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比较高低,但是我感觉对于不同学习方式的体验,这本身对我而言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我得以在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比较得到一个相对适合我的学习方式,让我可以深层次的思考本科毕业以后的去向。
二、生活方面
生活方面我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实际行动上。
在刚踏足圣地亚哥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非常忐忑的。首次独自进入异国他乡,心中有千万个顾虑,“我口语不够好会不会被笑话?”“我会不会听不懂美国当地的俚语?”
所幸当时我认识了一些当地中国大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办完了银行卡和电话卡,并且熟悉了一下学校的情况。在基本的需求得以解决以后,我就可以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去适应当地的生活了。
首先是语言交流的问题。我住的是UCSD的international house,里面住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交流的国际学生。在和他们聊天时我发现,原本我的担心是绝对多余的。虽然我的口语并不能像Eminem一样流利,但是相比之下大家都是国际学生,各有各的口音和说话习惯,大家在交流时完全可以做到流畅对话。在学期开始前,我的室友们在我们的apartment举办了一场house party。在party上,我和许多美国学生聊了很久,话题从西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到东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在来到美国前,我完全无法想象我和美国学生的交流能如此顺畅且有内容。
在美国学生看来,中国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神秘的集合。因此,在house party 中,很多陌生人都问我很多关于东方文化的问题。比如中国名字的涵义。在第一次house party 中,我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说明了“孙仕卿”这三个字的涵义。然而外国友人们还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有把“grandchildren”作为family name的情况。当然,我们在聊天时也会涉及其他的关于中华文化的问题,我也会把我自己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观点和他们分享,在我们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美国学生对于中国的好奇,也能感受到他们其实和我会有很多共同点。并且这些共同点,会非常有效地帮助我和美国学生对话。比如,我的一个美国室友Scooter和我都非常喜欢一个日本漫画《海贼王》,因此当我们开始聊漫画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两个中国学生在交流一般,顺畅无比。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和另外一个美国室友探讨女性的身材的时候。
语言交流的问题是一方面,观念的改变则是另一方面。加州是一个人口组成非常复杂的地方,圣地亚哥作为加州第二大城市自然也是这样。UCSD作为San Diego 最好的学校,自然也会有diversity 的出现。在学校中,有黑人,有黄种人,有西班牙裔;也有同性恋,双性恋。这样的diversity是我在复旦绝对不可能感受得到的。在我到达美国之前,我对这种diversity是恐惧的,我会担心我的室友是同性恋,或者担心黑人会不会于我不利,甚至担心会受到其他当地学生的种族歧视。但是当我真正融入到UCSD的学习生活的时候,我发现先前的顾虑是多余的,甚至可笑的。
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喜欢日漫的美国石油,他其实就是一个同性恋人士,但是在和他聊天时你并不会感觉到任何异常,他和我有同样的兴趣爱好,也有相似的学习安排,唯一的不同就是可能偶尔会和另外一个长相俊美的男生在自己的房间里面聊天聊上好一会,而我不会。当我们寝室四个人第一次认识对方的时候,我问我那个室友他脚踝上紫色的三角形刺青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说“It represents for gay people。”当时我是十分震惊的,但是另外两个室友却非常平静,似乎感觉并没有什么奇怪的。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的观念是陈旧的,我并没有一种正常接收minority的思维方式。但是渐渐的,我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我看到其他黑哥哥们会打招呼,看到路上两个男生手拉手也会对他们报以微笑。我感觉在UCSD的生活让我学会了对于异于我自己的人群的包容。
求同存异正是我在UCSD学到的最好的东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