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定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5-01-14 15:42:28)分类: 教育 |
“二八定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二八定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启示呢?它告诉我们做好一件事或一项工作,要善于抓住关键的20%。哪些是关键的20%呢?
一是在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中的事是很多,很杂的,工作关键的20%是班规制定及班级管理岗位分工。如果包干区卫生你要亲自查,教室的灯你要自己关,活动你要亲自组织,纪律你要亲自管……老母鸡带小鸡似的一有空就坐班,当然累。如果我们抓住班规制定和班级管理岗位分工这个牛鼻子,则工作就解决了一半。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班规制定,以制度规范实现自主管理,达到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管,实现班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形成自动化的管理机制。就像魏书生所说:“小组长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就不必做。”让学生参与管理,参与实践,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在做事中同时又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教学工作中。在讲授内容上,作为一个智慧的教师,要学会运用“巴特莱法则”对课本内容进行筛选,充分利用课堂中段占总时间约20%的10分钟时间,将需要比较紧张的逻辑思维活动和记忆活动的学习内容安排在这一段“黄金时间”里,以期完成学习总任务的80%,而在剩下的较充分的时间里,则完成脑力负担较轻的、重在形象思维活动的学习任务,这样安排有利于利用效率高峰期的兴奋优势,提高授课效果。
在提高班级成绩上,关键的20%就是班级的优秀生和个别学困生。如教师可以选择约10个左右的苗子,引导学生自我加压,对自己提出高要求;教师要为他们的发展创造合适的条件,减少简单机械作业,提供较多的资料,布置难度更高,探究性更强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研讨。对个别学困生则给予特别的关注,特殊的辅导,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尽可能发展。20%的学生优秀了,自然会带动80%的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成长。
在教学业务上,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如果我们教师事事都平均用力,备课节节精致,上课节节精心,批改本本细心,辅导个个耐心,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事事用心,只能是样样漫不经心。每件事都有关键的20%。就日记批改来说,有些教师要求统一,让每个学生写日记。这给不喜写作的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学生往往应付了事。教师呢忙于批改,现在一个班有五、六十个学生,每天每人一篇,篇篇要改,一篇一分钟计也要约一个小时,一分钟时间谈何认真批改呢?教师没有时间对学生习作进行精心指导,没有精心的指导当然也出不了精品,一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语文,学生发表的习作始终是零也就不怪了。有的语文教师组织有习作兴趣的十来个学生搞个小小文学社。每天布置文学社社员写一篇随笔,篇篇精批精改,成果马上出来了,不仅文学社的学生习作屡见报端,全班学生的习作兴趣呢也带动起来啦。
三是作为教师本身。关键的20%是通过学习促进教师本人的专业化成长。现代教育理念已经不再欣赏红烛似的教师,红烛似的教师不仅是教师本身的悲哀,而且误尽学生,试问,燃尽了自己你还能拿什么奉献给学生?优秀的教师是教学相长的,工作的效应不但成就学生,而且成就教师本身。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本身素质提高了,工作讲科学,教育上水平,教学讲艺术,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教师要留足时间用于读书,用于学习,用于反思。每位教师有效学习的时间每天应不少于两小时。
教育教学工作是复杂的,如果我们教师善于把握关键的20%,巧用二八定律,那么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的实效,工作的负担自会减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