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弘扬盐城地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快乐读书的氛围,拓宽视野,丰富书友业余文化生活。8月24日下午,串场河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在盐都区图书馆举办。
书友陈振轩说,唐大历二年(767年),黜陟使李承任淮南节度判官时亲率民众在海陵以北沙坝上,兴筑一条长约142公里的捍海堰,该堰保护了堤西农田,百姓称之为“常丰堰”,又叫“李堤”。因筑堤取土而挖成的河流,就是串场河最初的复堆河。后常丰堰年久失修,渐失挡潮功用。北宋天圣初年间,范仲淹在其基础上,筑成捍海堰(后称范公堤),“农子盐课,皆受其利”。境内各盐场为了运盐方便,先后都沿范公堤一线而建,复堆河则以范公堤为屏障,串通东台市境内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盐城市境内的丁溪、草堰、小海、白驹、刘庄、伍佑、新兴、庙湾等13个盐场,因此,又叫“串场河”。该河因盐运分司设在东台,故以东台海道口为界,分南北两段,由海安县向北流经东台市境内富安、安丰、梁垛至何垛场海道口,为南串场河;由海道口向北流经盐城市境内丁溪、草堰、白驹、刘庄、伍佑、盐城至新兴、庙湾,为北串场河。
书友孙红灿说,历朝历代为什么那么重视兴修河道,确保串场河通畅无阻?那是因为这条古老的河道承载着历代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淮盐。淮盐的主产地在南北范公堤、串场河一线。古人云:“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以清顺治十年为例,全国税课入库212.8万两,而两淮盐税入库就达119.7万两,占全国盐税的56.3%,康熙三年,两淮盐税占全国税课的64.5%,就是到嘉庆八年,淮盐课税仍占全国的40.8%。由此可见,串场河沿线的淮盐产区在全国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书友们围绕串场河的历史、生态、文化、旅游和经济价值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书友们还参观民间收藏家杨建提供的串场河主题藏品展,参观实践盐都区图书馆数字体验区。本次串场河主题读书活动,不仅让书友们对串场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夏日里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未来,盐都区图书馆将持续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书友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来源:苏侠初审:杜玉霞终审:夏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