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本馆简讯】弘扬清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盐都区图书馆举办清明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
(2025-04-07 14:51:20)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盐城地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4日下午,弘扬清明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清明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在盐都区图书馆举办。
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说,盐城民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就天气而言,这一天则最忌讳天阴、下雨、刮风。俗信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此地人认为,刮风则兆示年景偏旱,下雨则对庄稼生长不利。“麦子不怕四季水,就怕清明一夜雨。”这也是此地人对长期生产实践的一个总结。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加,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
清明节老盐城人习俗:一是扫墓祭祖,待及清明时节,各家各户都要上坟烧纸,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如系新坟,家里人还要把酒菜拿到坟前进行供奉;二是插柳。无论大家小户这一天都要在自家屋檐下插上柳树条,谓之“消灾避难”;三是踏青。到郊外春游,拔茅针,放风筝等;四是吃艾饼和青团。清明时节雨纷纷,各种植物开始抽芽萌发,青草开始染绿大地。先民自然能在万物生发中发现吃的机会,于是做出了艾饼和青团等时令美食,配上时鲜蔬菜等,美美地将春天装进了肚子里。白居易诗云:“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流传下来的这些习俗,亦应客观看待,不可拘泥,尤其是对先人的缅怀和纪念,主要为了表达后人的心意和孝道。因此,只要牢记先人恩泽,常怀感恩之心,无愧自我,即便有些形式未到,也大可不必自责,或是去刻意而为之。固然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重要主题之一,但也要赋予新的内涵。扫墓的方式应当更文明、更健康,与时俱进,并非只有烧纸等传统的祭奠形式。鲜花祭奠、植树祭扫、网上祭祀的文明祭祖的形式正在兴起,走出传统悲情,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树木千尺根于土,人生之本源于祖。”每到清明海内外华人纷纷回乡扫墓祭祖,慎终追远,寻根问祖。清明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会,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
本次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之一,书友们围绕清明节的由来、传说、习俗、诗词、弘扬清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参观了民间收藏家杨建提供的清明主题民间藏品展,参观实践盐都区图书馆数字体验区。据悉,从4月4日至4月6日,盐都区和悦读书会书友自发到盐城烈士陵园、五条岭烈士陵园、潘黄烈士陵园等以打扫陵园、敬献鲜花、祭拜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苏侠初审:杜玉霞终审:王登佐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