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完美的图形——圆单元备课
(2014-10-24 14:28:07)
标签:
单元备课 |
分类: 单元备课 |
第五单元 完美的图形——圆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更注重经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相关的计算例题减少。
2. 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放到图形变换中编排,此单元中只涉及到圆的轴对称性并加以应用。
3、加强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
4、综合应用“确定起跑线”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形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
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教学措施: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加深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3、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4、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滚动、围一围、测量、验证等多种方式,理解圆周率“π”
教学课时:6课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