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9-10-30 14:59:28)
标签:
教育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根本途径。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学习和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检查作业的习惯、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动手出试卷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等等。要想让其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的耐心,恒心!
进入高年级,阅读与写作成了教学的重点,但是,识字与写字,倾听与表达等学习习惯依然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一下几方面的习惯:
一、课前预习: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或使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让学生自己预习课文,便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最重要途径。每篇课文学习前,让学生逐步把握预习方法。1、掌握课文中不会的生字2、提前阅读课文3遍3、理解不懂的词语4、写下预习中的收获和不理解的地方!就是这么简单,因为有明确的目的,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就不是虎头蛇尾,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反而有头有绪。既让他们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又避免了课外作业给学生带来的负担!
二、课内阅读:继续批注阅读,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强调读书要动笔,或画词语、或做记号、或写体会,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养成圈点勾画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三、倾听表达:
1、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其次是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
2、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首先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其次是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说话还要有条理,有重点。
养成勤于思考,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上课积极发言,与同学讨论交流,这是本学期的重点培养目标。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无论是口头言语还是书面言语,都有了很大发展。他们的词汇掌握量大大丰富,语法结构更加复杂,言语表达更加概括、紧凑、富于表达力。口头与书面言语的发展,促使他们的内部言语迅速发展起来。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越来越不爱公开发言,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冷场”。显而易见,学生不爱发言,主要是受心理学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主要从激活外部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口头言语能力,使学生“敢言”、“乐言”。
首先,创设言语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无疑处生疑”,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巧妙地提问,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及时反馈调控,使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比如:创设民主氛围,创设趣味情境,创造问题情境等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其次,控制问题难度,促使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想一想能说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于是充满自信,表现欲越来越强。
其三,设置课堂环境,组织多种言语竞赛。这种言语竞赛以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言语表达的积极性。视情形而定,可采用小组竞赛、演讲比赛、个人抢答、两队辩论等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竞赛,使学生“争言”、“乐言”。
其四,进行恰当点评,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及时对其发言进行恰当的点评,指出其优缺点,使学生能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向更高层次发展。
其五,拓展交往空间,培养良好的言语心理。课堂教学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通道,社会生活环境会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巨大的或细微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努力扩展学生的交往时空,使他们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吸收、丰富、运用和发展语言。其主要做法包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堂知识的课外延伸,师生之间的课外交流等。
四、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1、每天读书半小时。语文底蕴的深厚,内涵的丰富,素养的高低,很多在于课内外阅读的多少。教师要确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
2、记读书笔记或完成小练笔,还可以为自己的读书笔记配上简单的构图,若能根据故事内容画会更好。每月一次相互交流来欣赏。
利用每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学习,教师之间相互传授经验,总结方法,完善思路,欣赏优秀作品。
坚持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习惯,每天读书半小时,并多写读书笔记及读后感。有计划的进行有效指导,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重视默读与速读能力的培养。与“日有所闻”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读书读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五、观察写作: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主动细致地去观察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常写、多写、乐写。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的质量。
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具体方法:
1、组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兴趣。
2、明确目的、任务,力求提高效果。
3、提出观察方法,制定具体计划。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4、开展讨论交流,及时整理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