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字解词(248)——“攵”偏旁的来历与含义

标签:
汉字文化 |
攵:反文fǎnwén
【本源】“攵”是“攴”的变形,指手拿小棍()轻轻敲打的意思。
【助记】古时人们认为,对子女的教育是“不打不成器”,只有管教严格,才能成才,如“教”字,指督促(攵<是“攴”的变形,是指用手[又:像卷曲的右手侧面“”样子,与手有关]拿着一根带杈的小棍[┣:像带杈的棍子]抽打,含有监督、督促的意思>)孩子要孝顺(孝<是指晚辈[子:是一个婴儿“了”展开双臂“一”的样子,与晚辈有关]身上背着他的年老[耂:是“老”字的上关部分,像白发卷曲“
“的样子,与年老有关]父母去看病,表示孝顺的意思>),以此表示教育的意思,例如“教育”指教导、培育;“教学”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参见篆文字形(中)。再如“牧”字,是指用棍子或鞭子(攵<是“攴”的变形,指手[又:像卷曲的右手侧面“
”样子,与手有关]中拿棍子[┣:像带杈的棍子]的样子,与棍子或鞭子有关>)抽打牛(牜<是“牛”的变形,像牛头[
:是“牛”的甲骨文字形,指牛头]的样子,与牛有关>)群,与放牧有关,例如“牧羊”,指放养羊群;“放牧”指放养牲畜。
【意思】手拿小棍或鞭子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