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国曰
国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29
  • 关注人气: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字解词(六十)——“杜”字的来历与含义

(2015-01-06 08:47:54)
标签:

文化

 我们经常用“杜绝”、“杜撰”等词语,这里“杜”从字面来看,是指一种生长在土崖(土)边上、枝条带刺的丛木(木),叫杜梨,从此字的原始含义,似乎看不出与以上词语的必然联系。

    原来是这样的,古时人们生活困难,有很多家户垒不起院墙,就把“杜”树的干枝在屋的前后编织一圈形成一个院子,并在大门上插上很多的带刺的杜枝,目的是为了防止外人或小偷进入,因此“杜”字就含有了关闭、阻止的含义([动]),如“杜绝”,就是指谢绝进入;“杜撰”是指关起门来在自己的屋中胡乱编写些东西;“杜门谢客”是指关门不见客人;“防微杜渐”就是指防止细小的坏事逐渐长大的意思。

    从而可以看出“杜”是指一种生长在土崖(<</SPAN>是小芽[:是“屮”的变形,像一株小草“丨”两边长出了叶子“凵”的样子,这里指小芽]从土[:指土地,与土有关]中长出来的样子,以此表示土地、土崖>)边上、枝条带刺的丛木(<</SPAN>是由甲骨文字形[http://s12/mw690/005ANqQPty6OXCXPqTFfb&690:上面像枝杈、下面像根须样子的树形]变来的,与丛木有关>),叫杜梨,人们常把其干枝编在门或栅栏上防止小偷进入,因此含有关闭的含义,一个名词也就变成的动词的词性,我们古人的造字是多么的精巧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