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指割(刂<是“刀”的变形,像刀的样子,与刀有关,这里指割>)草(艹<像两棵小草的样子,与草有关>)开(开<指双手[廾:是由甲骨文字形“
”变来的,与双手有关]打开门闩[一:像门闩的样子],这里与分开、打开有关>)路,
这里有个传说:在中国古代商朝时期,一股不属于商王朝血脉的家族而备受冷落,他们被迫离开北方的故乡而来到中国南部的丛林地区,最后到达了湖北西北部的荆山一带定居下来,荆山上长满了细长的荆条,因此与“荆”有关。
也有另一种解释,传说火神祝融后裔一支的国君娶了一位名叫妣厉的贤妻良母,由于她生孩子时难产,她剖腹救子而自己身亡,因此人们就用荆条把她的腹部捆好厚葬,后人为了纪念她而把本族取名为“楚”,即荆条的意思。
无论是商朝民族的南迁或祝融后裔部落都与“荆”有关,所以这两种传说的同一部落来到的这个地方就定名为“荆”地。
“楚”是指走(疋<是“足”的变形,是指膝盖[乛:是“口”的变形,与膝盖有关]、小腿及脚[止:像脚跟“一”在下、脚趾“
”朝上样子的脚样子]三部分,但现在只指脚这一部分了,与脚、走有关)在中国南方的丛林灌木(林<是用两棵树[木:是由甲骨文字形“
”变来的,与树木有关]来表示树林的意思,这里是指丛林灌木>)中,这种南方弯曲的荆条由于枝条无杈无叶,用这种枝条编成的器物。
从而可以看出,“荆”和“楚”表达的是同一个故事和意思,因此这块“荆”地也称为“楚”地。在此建立的国家就称为“楚”国,而楚国的别称则为“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