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茂叔爱莲的传说(古瓷器上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之九)

(2014-11-28 15:54:04)
标签:

古瓷鉴藏博物馆

藏品纹饰文化

分类: 博物馆藏品文化

http://s5/bmiddle/005AJSs4zy6MqfAN0A414&690

 

http://s7/mw690/005AJSs4zy6YojJXEiyb6&690

               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藏品上的茂叔爱莲图案) 

茂叔爱莲的传说:

       镇江鹤林寺左边有一小池,据说是北宋周敦颐所凿。周敦颐(1017——1073),道州营道县人(今湖南道县),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中国道学的创始人。幼年丧父,随母来镇寄居于舅家。长大成才以后,长期担任地方官吏。周敦颐在南昌担任地方官吏时,有一次路过浔阳,爱上了庐山莲花洞的山水,遂萌发了退休后要到这里来安度晚年的念头。不久,他到广东任地方官,由于身体不适,便要求知南康军,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他赴江西星子县上任,第二年便退休来到莲花洞。

         周敦颐来到莲花洞以后,创办了濂溪书院,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筑一爱莲堂,堂前凿有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当炎夏之时,莲花盛开,清香四溢,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一天夜晚,月明星朗,凉风可人,先生披银纱伫立在池边良久,见莲出污泥而高洁自爱,花濯清涟而无妖冶之姿,感慨丛生,文思泉涌,乃转身回房,奋笔疾书,草就《爱莲说》一篇,其佳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烩炙人口。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爱莲说》原文(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