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说解2(老牟说道德经+王弼注译文+河上公章句译文)

(2019-12-25 20:20:41)
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恶就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样不善就存在了。所以有和无互相发生,难和易相辅相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衬托,音与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化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劳却永恒不灭。

 

【说解】本章讲了世人的观念、圣人的处事原则和天地之道的区别。

世人制定了美善等概念,而又执着于这些概念,于是美善就成了世人的欲望。人们过度追求美善就会造成远离道的糟糕局面,所以丑恶、不善就存在了。比如宋朝以后都以女人的小脚为美,所以很多女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美,不惜受罪将自己的脚用布条绑紧,使脚变形,还美其名曰“三寸金莲”,久而久之就有了女人缠足的陋习。

接着老子列举了人们常见的六对矛盾: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老子告诉人们,看似对立的观念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互相转化,也就是对立统一法则。比如一项工作很难完成,但是我们坚持从容易的小处做起,最后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这就是难易相成。天下万事万物如果从大道的高度看,没有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的区别,只是由于世人所执着的观念才使社会上出现了糟糕的局面。

为使更多的人明白道,老子开出了一个“无为、身教”的药方,也就是圣人的处事原则,“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所说的圣人是得道的当政者,是效法天地之道的人。和儒家的圣人略有区别,孔子说的圣人是指仁德至上者。圣人无为和不言之教是老子思想的重要观点,这和世俗所崇尚的有为和言教恰恰相反。无为有两方面意思,一是从修身方面讲,是指当政者无私无欲,不争名利地位,属于德治。二是从社会治理方面讲,是指当政者不专制,不妄为,顺从管理规律,属于法治。不言之教就是身教,身教是心法,可以传道,而世俗一味的说教却很难触及人的心灵。其实儒释道最高级的修身方法都是心法。孔子向资质最高的学生颜回传授心法,颜回当下就能接受,后世称之为孔颜心法。《六祖坛经》中记载五祖传法给六祖慧能时说:“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佛法的真谛就是要以心传心,都得自己觉悟自己理解。

圣人之道是从哪里来的呢?“人法地,地法天”,圣人之道是效法了天地之道。接着老子说出了天地之道的特点,“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天地使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其实天地之道还有很多特点,比如日月二十四小时轮转不休,春夏秋冬循环,这是天地的诚信之德;太阳普照万物,既照耀当政者,也照耀乞丐,这是天地的公平和仁德。所以有人说中华文化的源头就是天地之道,就是天人合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最后一句讲圣人功成名就的原因,“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圣人正因为效法了天地之道,不自居其功,所以其功却永恒不灭。我们看孙中山和袁世凯就是明显的对比。孙中山一生天下为公,为了国家安定,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其名永留史册。而袁世凯不顾各方反对,恢复帝制,最后落得了窃国大盗、独夫民贼的骂名。

 

【王弼道德经注】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自然已足,为则败也。智慧自备,为则伪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译文:美的事物,是人心喜欢接近的;恶的事物,都是人心所讨厌的、憎恨的。美和恶的关系就像喜和怒的关系一样,善和不善的关系就像是和非的关系一样。喜和怒根源是相同的,是和非都出自同门,所以不能得到那个就偏向那一个。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六者都是自然存在的,不能偏执于任何一方面。万事万物都会自然生发,违背自然规律妄加干预就会遭遇失败。人的智慧自备于我心,有意而为就远离智慧了。根据事物的各自特点加以利用,自然会取得成功,成功不是人为而成所以不会去居功。如果有意将功劳加到自己身上,那么这个荣誉也不会持久的。

 

【河上公章句】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彰显也。斯恶已;有危亡也。皆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斯不善已。人所争也。故有无相生,见有而为无也。难易相成,见难而为易也。长短相较,见短而为长也。高下相倾,见高而为下也。音声相和,上唱下必和也。前后相随。上行下必随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以身师导之也。万物作焉各自动也。而不辞,不辞谢而逆止。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而不有为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夫唯弗居,夫惟功成不居其位。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

译文:天下的人都喜欢宣扬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彰显于他人,这样做就很容易有危险发生。社会上有了善的功名了,人们就会有产生争夺功名的念头。所以见到“有”时就知道是“无”所显现出来的。见到“难”时就知道是“易”所形成的。见到“长”时就知道是“短”比较出来的。见到“高”时就知道是“下”所对比出来的。上位的人唱歌下面的人必定相应和。上位的人所作所为下面的人必定会跟随。圣人按照道的规律治理国家,自己以身作则,引导民众遵道而行。让万物按照自己的方式运作实现各自的愿望,不辞劳苦地帮助他们而不逆止他们。让元气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道无私地施恩于万事万物,而不居功希望有所回报。大功告成,事业有成就,就退居回避,不占据重要的位置。只有大功告成而不占居其位,才是合道而为,福德也就会常存而不离其身。这是说不遵道而行福德就不会长久伴随其身,没有不言的教化就不知道存在的问题。上面六句话有高下长短之别,上位的君主如果网开一面不遵道而行,下面就会生出百端的问题,百端的问题再继续生变,没有不发生动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