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路不明的摩拉基大圆石 · (新西兰南岛自驾游记三)
2月5日,天气格外晴朗。9:30我们告别蒂卡波湖,一路驾车向东南方向行驶,前住约三百公里之外的海边城镇奥马鲁(OAMARU)。沿途经过多处牧场,道路两旁,开满了五顔六色的野花。五、六米开外,用木桩和铁丝网围起来的是,一片片绵延起伏的翠绿色草原。天上白云朵朵,远方牛羊成群。行驶在充满了花草芳香和诗情画意的乡间公路上,让我不得不时常将车停在路边。极目远眺,贪娈地纵情呼吸,把画意装进镜头,让诗情藏入心底。就这样走走停停,原本3个小时的路程,用去了5个多小时。
到达奥马鲁的一家汽车旅馆时,已近下午2点了。为了尽快摸清“敌情”,在房间稍事休息后,我们便向有半个多小时车程的摩拉基大元石(MoeraKi
BouIders
Beach)出发了。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本晴朗无云的天空,又开始浓云密布,小雨霏霏。在车中等待了约一个半小时后,借雨停歇之机,终于来到了那散落在海滩上的巨型“炮弹”旁。这些圆石个个大如磨盘,最大的直径有两米多。有的滚圆溜滑,有的通体布满了龟背图案的化石网状结构,还有的圆心已经开裂,露出了里面闪烁着微光的矿石结晶体。
根据土著毛利人的传说,这是一千多年前,航海大战之舟阿雷德欧鲁号(Araiteuru)在岸边沉没时所滚出来的瓜果。有专家研究认为,这些圆石形成于六千五百万年以前。但也有专家认为,是来自四百万年以前。形成原因是,会结晶的钙与含有碳酸盐微粒的海底沉积泥,经过四百万年演变,而慢慢形成了这些大圆石。新西兰一所大学的考古结论是,是海底生物与当地地质结构相结合,形成化学反应后,而生长成圆石的。众说纷芸,不一而足。
或许,还有更多的大圆石,深藏在附近的泥土和岩层深处沉睡着。它们到底怎样形成,又来自何方?这是一个有待解开的迷。当晚,8时左右,上涨的潮水慢慢将许多的大圆石淹没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再一次驾车来到这里。此时,东方已经泛红,不一会,一轮红日从云层中喷礡而出。潮水退去,显露于海滩之上的摩拉基大圆石,在五彩霞光的映照下,愈加神密迷人。
谢谢雅赏,欢迎光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