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2015-04-29 14:21:30)
标签:

佛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双龙洞的大、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大、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老爷爷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水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二)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大”。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段。

2、说说这一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洞外景色、洞口和外洞的特点)

3、作者是怎样描写洞外景色的?学生读文。

4、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5、洞口和外洞有什么特点?

6、如果说洞外景色可用 “有气势”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

7、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8、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汇报。 

  (三)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泉水是从哪流出来的呢?(板书:孔隙)

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3、学生默读第五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4、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孔隙很小,很险?

5、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汇报。

6、思考: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7、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8、理解重点词语:“稍微”、“准会”……感受孔隙“险”的特点。

(四)、了解内洞,体会双龙洞的“奇”

1、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请大家默读第六段,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

  2、大屏幕出示,看图片加深体会。

    (1)洞顶的双龙

   (2)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师: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4、师:让我们看投影中的句子,把它补充完整。

    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5、学生有感情朗读。指读。

6、师: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不仅看到那孔隙的奇妙,石

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还领悟了作者在写这篇游记时,抓住了游览中的所

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