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苦中有乐,四年的光景大概学了五十多门课程,但写起来难免有些专业性太强。
现将一些日记摘抄如下:以飨读者。
1979年9月9日晴星期日:日记这个东西绝不是心血来潮,想写就写了,它需要时间,要有内容,更需要有毅力,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为了磨练自己的毅力,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恢复我的日记。……。
9月10号阴:今天79级新生开始入校,这批新生从我们专业来说,年龄普遍很小,最小者14岁16岁的4名,最大的23岁大概也就是4名吧。自古英雄出少年,言之不虚啊。……。
9月11日晴:哲学课班里有11个人缺席,而且有人看小说,看外语和做别的事情,对此老师大发雷霆,这也难怪,老师下了一番功夫备课,而且一周就两节课,认真听课,是对老师劳动的尊重。另外,平时多听多记,比到临考试前突击要省事的多。现在的课代表是这样,我任哲学课,李某某任数学课,吴某某任光学课,陈某任电磁学课。……。
9月12日晴:现在作业越压越多,应该突击一下,争取主动,今天早晨烧退了,情绪也还可以,上午下了第2节课到图书馆去看相应的图书。下午实验课是照相和冲卷儿,下下周是印相和放大。……。
9月19日阴,今天下午实验课是单臂直流电桥,通过实验使我学会了自组桥测量电阻、计算误差,同时也学会了成品桥的使用。实验老师是一位三十八、九岁左右的年轻教师,严格耐心,有问必答,而且比较谦虚。晚上在食堂吃完饭以后,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碰上了我们的中学同学,他在师大中文系上学,正和几个同学溜达着要出校门,我就问他去干什么?他说我们去“采风”。我说怎么个采法?他说:就是我们到处走,边走边溜达,边溜达边聊天,说到一个话题之后就会有人站出来说:行了!这事儿归我了,我去写一篇。我当时听了五味杂陈,都是同一个大学,学习生活怎么这么不一样呢?……。
9月21晴:今天电磁学开始讲磁学,老师讲到的是我国发明了世界上第1个指南针——司南勺,是啊!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为世界的科学发展史增添了多少光彩,为推动科学的发展起了多大的作用啊。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先而自豪,同时我们这一代——跨世纪的一代也要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让中华民族早日崛起,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月24日阴:恢复早锻炼和早读之后觉得精神振作起来了,往常上三四节课时就睏,今天也没觉得什么,这是好处和作用。早锻炼、早读必须坚持下去,随着天气渐渐变冷,活动量亦需相应增加,冬练“三九”吗!……。
《满江红》
1979年9月27日晚
联欢会热闹非常,余亦起诗兴,会后不能寐,挥笔作之。
欢度国庆,
众同窗济济一堂。
歌声起,
独唱合唱,
黄莺拜下。
悠扬胡琴弦方静,
又起提琴风琴声。
正三十年大庆前夕,
同欢庆。
多少曲,
振人心;
乐不够,
今日里。
一晚上太少,
如流水去。
今日欢喜迎国庆,
明日勤奋同学习,
为祖国繁荣富强日,
共奋进。
9月28日晴:今天看到人民日报第3版有一篇题目为《中国农业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的文章,深受启发,文章中谈了4点新概念,一、生态平衡;二、食物构成;三、农村全面建设;四、经济技术教育综合体系。文章很富有哲理性,以雄辩的事实说明了这四点的重要性。
受这篇文章的启发,使我联想到我们以前插过队的延庆,延庆地处燕山山脉,山川多于平原,如果能全面布局,综合安排是可以搞得很好的。
以我们大队来说,几乎全是山地,如果光靠粮食,社员的生活水平是不容易上去的,必须搞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近两年先搞农、副、牧,抽出一些人力搞林,渔可放到以后再搞。
山区如果不搞林业,那么就会变成不毛之地,没有林木就不能多雨,林是雨之母。应该搞一个小水电站,还可以解决一部分燃料问题。沟里应该种一些药材既支援国家,又增加收入。

……。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是我们这一批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生喊出的口号。浓重的历史责任感使我们学习认真刻苦。是带着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理想走向工作岗位的。
渔夫乐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