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语心解——“落井下石”

(2022-03-13 09:01:42)
标签:

历史

文化

情感

成语

落井下石

分类: 成语心解

“落井下石”是指看见别人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出自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通‘井’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文中“落陷阱 又下石”后被炼为成语典故“落井下石”。

韩愈是柳宗元的好朋友。柳宗元去世后,韩愈责无旁贷地写下了《柳宗元墓志铭》。韩愈在铭文中先概述了柳氏先世的事迹,然后叙说柳宗元仕途的不幸和在文学上的成就。柳宗元被贬官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地区)时,刘禹锡也将同时被贬往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地区)。当时播州新建,地处偏远,生活艰苦,瘴疠时作,“非人所居”;而刘禹锡则上有高龄老母,“万无母子俱往之理”。于是,柳宗元不避罪上加罪的危险,上书朝廷,请求以柳州换播州。

铭文激动地指出:“呜呼!士穷乃见节义。”这是韩愈给柳宗元崇尚仁义、忠厚待友的崇高评价。接着,笔锋陡转,描述群小的行径。这些人平时和睦相处,也能一块儿吃吃喝喝,脸上总是堆满笑容 ,有时还握着对方的手,蹦出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还满脸热泪地指天发誓:“哥们儿,咱们死也得死在一块!”这一切全像是最真实的,好像他最值得信任。但是,一旦遇到毛发般的蝇头利益,这种人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好像压根儿就不认识你这个人了。看到有人要掉进井里,不立即拉他一把,反而把他挤下井,还往井里扔石头。

据有关资料记载,唐明宗时期,董璋在四川叛乱,唐明宗派安重诲亲自去押送粮草,受到凤翔节度使朱弘昭的陷害,被调任河中节度使。唐明宗派翟光业与李从璋去河中观察他的活动,说如果发现有叛乱的迹象就处死安重诲。李从璋借机杀害安重诲一家。

历史经验表明,还是会有一些良心叵测之人,去做“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的事情,令人防不胜防。成语“落井下石”与成语“墙倒众人推”,实际上应该是近义词。

 “落井下石”实际上的心理原因是源于妒忌。有人说妒忌是毒药,谁一旦染上妒忌这个毛病就像是中了毒一般,轻则自己心里不畅快,重则害人毁己,就像白雪公主的后母妒忌她的美貌,总是设计陷害白雪,但是最终还是害死了自己,这虽然是一个童话,但是也确实是深刻地揭露了妒忌的极大坏处。我们也偶尔会心里酸酸的“羡慕”别人,觉得别人有这有那、这好那好,而自己似乎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好,至少比他少、比他不好;反过来,别人偶尔也会心里酸酸的“羡慕”我们,这种酸酸的滋味有时会有意无意的溢出来,譬如背后说些小话、支点坏招使绊子……自己的优点或好处反倒给自己“招惹”是非,这很让人费解,甚至难以接受,因此一时之间也可能会影响心情。

 现实社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违背做人原则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这种类型的人也常有。因此,在生活过程中,寻求最基本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个人总有比别人好的方面,也有比别人差的方面,而且人们也总爱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参照系、把自己作为别人的参照体,比来比去总会分出高下,之后的情绪体验也就因人而异了,有人自卑、有人自豪,有人妒忌、有人被妒忌……如果你是被妒忌的对象,你需要的做的就是既要保护好自己,又要照顾到嫉妒你的那个人。

                                                      渔夫乐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