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文章:中国六大茶类

(2022-07-14 10:50:25)
标签:

文化

分类: 转载文章
转载文章:中国六大茶类

六大茶类包括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以下我们来一一讲解。

1. 绿茶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也就是茶青鲜叶采摘下来后,要及时杀青,用高温钝化和抑制酶的活性。再经过揉捻、干燥等工序之后,由此诞生了绿茶“清汤绿叶”的特点。作为茶圈中的老大哥,绿茶的历史底蕴深厚。并且发展至今,成为了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一种茶类。绿茶的产区全国各地都有,比较出名的是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江西等等。不同产区的绿茶,风味各有不同的特色。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有一种绿茶,却经常被大众混淆,那就是安吉白茶。很多人以为,既然人家叫“白茶”,那不就是白茶了吗?此言差矣。安吉白茶,并非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它是用绿茶工艺加工制作的。之所以得此名字,是因为它采摘自一种比较特殊的茶树品种,名为白叶一号。其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发芽时新梢嫩叶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茶叶颜色泛白,加之又来自安吉。当地的茶农,便给它取名为“安吉白茶”,简单直接。

2. 黄茶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在六大茶类中,黄茶是真正的小众茶。各家都百花齐放的时候,只有黄茶还在默默无闻地,吸引着它的忠实粉丝。黄茶的加工,近似绿茶,不过在杀青和揉捻之后要加入一道闷黄的工艺。使得茶叶在湿热的作用下,自动氧化,形成黄色,未来诞生出“黄叶黄汤”的品质特点。但是,想要做到“轻微”二字,可不容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轻微表示的是程度浅,带有分寸感。太轻则无法形成品格,太过又会越界。所以,只有熟练的老师傅,才能拿捏好黄茶的生产和制作。黄茶的代表茶,有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感兴趣的茶友,可以去尝试一下。

3.白茶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曾几何时,白茶也是默默无闻的小透明,在六大茶类中的存在感并不强。没想到,如今在茶圈中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烈。随着白茶的复兴,大家对这款颇感“神秘”的茶叶,抱有很大的兴趣。也确实,白茶是六大茶类中最为特殊的存在。因为它的工艺简朴,接近纯天然,不炒不揉不杀青,以萎凋和干燥为主。

当然,不是外界所说的那样,随便晒晒就能喝。既然白茶的工艺很简朴,就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在最简单的步骤下,做出白茶鲜香醇爽的风味。白茶的鲜,与绿茶的鲜,还是有所区别的。原因在于,白茶没有杀青,所以茶多酚会转化,并生成新的物质,带来稠滑淳和的汤感。比起有杀青的茶叶,白茶对肠胃的刺激更小,尤其是老白茶,温润平和,四季皆宜。国标中,根据原料采摘标准不同和茶树品种不同,将白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在民间,还根据季节、形态、年份、种植方式等,划分出了更丰富的品类。

4.青茶青茶,属于半发酵茶。听到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觉得疑惑,似乎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是,如果说出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乌龙茶,想必就会恍然大悟。广东和福建的朋友,对乌龙茶非常熟悉。如果从产地上区分,分别有闽南乌龙、闽北乌龙、闽西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过去红极一时的铁观音,就属于闽南乌龙。而如今大名鼎鼎的水仙、肉桂、大红袍等武夷岩茶,则属于闽北乌龙。(ps:大家看到了吗,大红袍是乌龙茶!不要因为名字里有个“红”,就把它归类到红茶里面去了。)闽西乌龙的代表,是漳平水仙;广东乌龙中最出名的,是凤凰单丛。

5.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我相信,除了绿茶外,红茶算是各位茶友最熟悉的茶叶。刚开始喝茶的时候,往往也是以绿茶、红茶作为入门。因为红茶和绿茶一样,产区分布范围广,品种繁多,基本上在当地都能买到。不过,红茶的全发酵,带来了以“甜”为特色的口感。在全发酵的过程中,茶叶当中的茶多酚发生剧烈变化,生成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所以,红茶具有鲜甜浓醇,汤色橙红明亮的特点。中国红茶的主要品种有:祁红、滇红、川红、日照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等。其中,金骏眉是高端红茶的代表,以全芽头制成,价值极高。

6.黑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制作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等四道工序。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茶类身上没看到的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步骤。渥堆,也就是在湿热的条件下,堆放茶叶,促使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除此之外,还有微生物的帮助。成品的黑茶,在良好的保存条件下,还可以继续发酵。与此同时,也成为了黑茶越陈越好喝的理由。以往,黑茶作为边销茶,为天天吃牛羊肉的牧民们提供必要的维生素,现在因为醇厚的口感深受大众喜爱。代表茶有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藏茶、广西六堡茶、云南熟普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