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冬日时光》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冬日时光
历经了春的繁华,夏的蒸腾,秋的收获,转眼间,冬天不知不觉到来了。时光就是这样:不管你是奋发有为,还是平淡慵懒,曾经的过往印记着岁月的无奈,带着风雨雕刻的痕迹,洗尽铅华都无法阻挡她的脚步。
童年记忆中的冬日周末和节假日,我们小伙伴们来到村头的旷野里里,玩过家家、抗拐、扔砖、捉迷藏等游戏,最令人开心和常见的就是打“包”了。“包”就是用纸张折叠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纸包,打的时候,要弯腰调整好姿势,胳膊轮圆后口中运气,才能使出全身力气,胜负关键取决于打纸包的技巧。叠包说来纸张越硬越厚就越好,一般的是报纸、作业本纸、书纸,好一点的是书皮纸,杂志的封皮、插页等。其规则很简单:双方先猜拳,输者先把自己的纸包正面或反面朝上置于地面,另一人用自己的纸包往上摔,可以摔到任何地方——对手的纸包上或旁边,目的就是把它弄翻个儿,即为赢,对方的纸包也就归胜利者所有。为了增加击打的力度,有时候就朝纸包夹层塞进硬纸板,只要不被对方发现,这种打法总是胜多败少。
另外一种就是“抗拐”,即两人一组,将每个人的右腿用双手抬起不能落地,用膝盖撞击对方的膝盖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对方倒地为输。在数九寒冬里,玩这种游戏往往会累得满头大汗,筋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因为有了这些游戏,我们平日少有感冒,即便感冒也不打针吃药,活动一天准好!近日在老家遇到了当年的几位小伙伴,其中一位是区交警大队队长,他可是当年的“抗拐”好手!谈及这些乐趣时,大家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每次玩得几乎都忘记了吃饭,直到在家人的呼喊声中,才恋恋不舍的走向回家的路程。
曾经,低矮的土屋抵御了大雪纷飞的袭扰,厚厚的、白白的积雪堆在路边田野。清晨太阳初升的时候,一大群人早早便围在东墙处晒太阳。女人们说说东家长西家短,也不忘给村西头的那家姑娘踅摸对象。本家的王芝兰大爷读过私塾,我和小伙伴们围在他的身边听《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岳飞传》《铁道游击队》等古今名著,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小说里的一位“英雄”......街上时不时传来三两声吆喝声,收破烂的、磨剪子戗菜刀的、换洋针的,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换豆腐的。雪白的豆腐在众人的注视下散发着氤氲的豆香,家境较好的二婶子赶忙回家拿豆子,换回豆腐还说:“今中午家里来客人了,没有菜可不行啊!”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当时物质生活匮乏,谁家闲来无事割猪肉或者买一些高档菜,邻居们准会一起向她发出攻击:“不过日子了?儿子还娶媳妇不?”这头吆喝着,那边换“洋针”的大爷选一处墙根,背风阳光足的地儿住下来,吆喝几声又紧得敲小铜锣,我们围成一圈,眼巴巴的看着那些诱人的玩具,过一下“眼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