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场上和课堂上的领跑者——访东莞理工学院优秀教师冯炎红

标签:
体育教育文化 |
分类: 优秀体育教师教练 |
http://s1/mw690/005AFfdczy6K8JsaZJCd0&690
每天16点半到19点半,在莞工校园的田径赛场上,有这样一个人总会准时出现。她年过半百,一身整洁的运动装,无论严寒酷暑,都会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领跑,身后总跟随着一群学生。她就是我校体育系教师冯炎红,我校中长跑队的教练。
身为人师二十二载,冯炎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教导学生,帮助学生合理地掌握体育技能;她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在教学岗位上,她兢兢业业,默默陪伴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她赢得了众多学生的信赖与尊敬。她的努力让她获得了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先后获得四项东莞市政府授予的“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三项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
经验传授,因材施教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体育训练队中,除了每天固定的耐力锻炼,冯炎红更多的是教授训练的方法。她结合自己的训练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的两件事,即跑步运动员需要一边跑步一边记单词。在采访中,冯炎红告诉记者,之所以让学生这么做,是因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让运动员在跑步的时候忘记劳累的存在。她说,这种方法是她的经验之谈,在她当运动员的时候,她采用的就是这种用脑力与体力结合的方法。那时候,她每次长跑都是一边跑步一边记单词,有时她甚至把单词写在手臂上,跑步的过程中如果忘记了就看一看手臂,然后继续记。
除了边跑步边记单词一举两得的方法外,强调时间管理也是冯炎红训练的一个很重要的准则。在训练长跑时,冯炎红会根据每一位运动员的自身情况向他做出要求。比如针对一个跑步不怎么好的的学生,她会要求他既不能跑最后一名又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跑完全程。冯炎红强调,提出这种要求的目的是为了让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学会控制好节奏和时间,从而从把握时间运用这一方面来考量学生的专项成绩。
此外,对于不同专业或班级的学生,冯炎红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作为体育考研学生的指导老师,冯炎红有着自己的妙招。她告诉记者,在体育训练当中,有一种方法叫做计划训练,即在完全准确的时间内完成计划,然后把这种方法迁移到考研学生的学习中去。“这种方法很有效,它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让学生更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冯炎红如是说。同时,她还采用了人格与长跑动作融为一体的“增值的技术”特殊训练模式,即让学生在长跑训练队中,忘记功利,义务地为学校奉献时间、奉献精力,以养成奉献精神。在冯炎红看来,养成奉献精神,以正确的态度考研很重要。一位准备考研的同学就对这种思想理念的培养很赞同,他称这样能让他放松些,因为他懂得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就无愧于心了。而在体育选修课上,由于课上的女生较多,冯炎红会教学生玩一种比较新颖的体育项目——飞碟。在两节课的时间里,很多女生都玩得不亦乐乎。这种项目也让不少选修其他体育项目的女生羡慕不已,都想加入到冯炎红的体育训练当中。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正是冯炎红想要的教学效果。
师生之间,亦师亦友
“冯老师很随和。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感到很轻松。”2011级体育系何同学对笔者说。在学生眼中,冯炎红为人豪爽,教学认真,心直口快,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一位典型的“女汉子”。
正是这些点滴教育,让她的学生都铭记在心,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着。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生们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回报师恩。考上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的张丹同学曾经在冯炎红的指导下训练了四年,这对师生如今成了很好的朋友。2013年暑假,冯炎红在学校不慎摔伤导致三度损伤,左膝打了石膏以致无法行走,而那时家人又不在身边,起居饮食陷入困难之中。张丹正好毕业答辩结束,在得知恩师的情况后,立即将她送往医院,并主动承担起买菜做饭、护理照顾的工作,为此还辞掉了家教的工作,特意陪伴老师一个多月。直到冯炎红伤情好转可以初步行走,家人也回到身边后,张丹才回新疆老家度假。张丹的这一份陪伴让冯炎红感动不已,她感叹地说:“这不容易啊,张丹一个人替我做饭,帮我洗衣服,很难得。”
悉心指导,桃李满园
在冯炎红独特而又有效的方法指导下,很多学生学有所成。她曾指导鼓励4名队员考上研究生,其中体育专业的张丹同学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专业。在2012年12月的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队员们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有女甲组四百米接力第三名、男乙组5000米第六名、男乙组1500米第七名。此外,冯炎红认真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运用体育统计和理工科力学分析武术动作这一全新的角度阐述跨学科应用理论。2012年,在指导体育系本科论文中,1人获得优秀奖。
当问及看到学生学有所成的感受时,冯炎红微笑地说:“我指导学生训练不是为了体育比赛培养运动员,而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培养优秀员工。”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却一直是冯炎红的教学目标。她认为,要培养一个人,目光就需要放长远一点,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这一教学理念在她教育儿子的身上也得到了证实。冯炎红的儿子18岁就考上宁波诺丁汉大学博士研究生。上大学前,她的儿子从未上过学,都是按照冯炎红的教学理念在家里自学,然后参加自学考试。当同龄人走进校园,在学校老师的教导下,学习一门一门课程,冯炎红却经常带儿子参观各地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要求儿子了解这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发展、经济情况及人文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一起掌握。冯炎红表示,与在校学生不同的是,她儿子学习到的知识都是“活生生”的,而且他的学习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更容易掌握和理解。然而,对于这样的方法,很多人都觉得是一种冒险的做法,包括冯炎红身边的同事。但她仍坚持自己的想法,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成功。
将奉献进行到底
如今的冯炎红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对于她来说,从学生到运动员再到体育教练,她一直都与体育结伴而行。当记者问及“体育带给您什么”时,她回答道,体育带来的东西很多,但主要的是体育丰富了她的情感。因为在她眼里,体育人都很讲义气,有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豪情。而且体育让她学会了奉献,她也希望将这种义气和奉献精神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于未来,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位在运动场上“跑”了大半辈子的老师在退休后应该会选择好好休息了,但冯炎红却不以为然,她有着自己的另一番计划。她希望可以到各地去义教,一边游历一边教学,一个地方大概就教学一个多月。她称,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游历神州大地,又可以继续奉献自己,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