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语文插上阅读和习作的双翼——浅谈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2019-04-07 09:05:06)
标签:

天中教育

分类: 教坛纵横
为语文插上阅读和习作的双翼
——浅谈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张鸿雁

近年,新课改的实施掀起了我国的教学改革热潮。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各学校又掀 起了一股作文与阅读研宄热潮。国内小学教学在阅读和习作教学的研宄方面己积累了一 些经验,但还远远不够,语文文本所具有的习作表达的工具性价值还未被深入开发和有 效利用。以往的阅读教学就是教课文、过度关注内容的教学,忽视了语言形式的表达运 用,学生往往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但是不知道课文是怎么写的。要通过阅读教学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系统的、有梯度的指导体系作引领,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与习作 是割裂的、随意的,缺少科学的、紧密的联系,学生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习作表达方式, 这无形中对其语文素养的形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学要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作文教学与阅读 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在读写关系中, 语文知识的终极目标指向习作。正如潘新和教授提倡的:“写作高于阅读。”在新课程 标准的影响下,小学阶段文本教学空间日益增大,对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能力提出了严 格要求,从而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实际效果不尽如 人意,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能力非常有限,阅读量也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甚至在小学 中、高学段中仍有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力不从心,常常感到言之无物、无话可说,一 些学生甚至对阅读、写作产生了畏惧心理。基于此,我们进行了 “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 探宄”的课题研宄,力求以阅读材料作为习作范例,在文本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有 效习作,并对习作内容进行开发整合,从而达到转变教师阅读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指导 学生习作能力的课题研宄目标,让阅读更好地为习作服务。
在一年的实践研宄中,课题组教师依据语文教材精心备课,不断尝试,及时反思, 明确了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目的,巧妙地找准依托文本指导习作的契合点、支撑点,探 索出了有效的方法,让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逐渐走向轻松、高效。
一、读写结合,找支点
《白鹅》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丰子恺重点表 现的是白鹅的性格特点一高傲。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白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的吃相。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有趣、可爱,感 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作的方法,感 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我特别关注“吃相”这一部分,没有花大力气去理解内容,而是以“特写” 这一写作技巧来学习这一精彩之处。
课例:
课文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写出了白鹅的高傲,数一数,写白鹅的吃食总共 用了几个自然段?叫声、步态呢?这就怪了,为什么吃相写得这么长,而叫声、步态写 得短?看来写作文不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是要考虑事物是否有典型、有趣的方面, 典型、有趣的特点,一定要详写。作者就是抓住白鹅吃食这个特别之处详细刻画,写出 了 “鹅老爷”的派头,这就是特写。白鵝吃食是短时间的事,作者是怎样把它写长的? 秘诀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聚焦这段话(课件展示五个镜头)。作者怎么让时间慢下来 呢?分了几步?(师生合作读)把一个特写镜头分步骤来写,这个镜头就丰满、具体了。 生活中能活学活用的地方很多,除鹤狗大战之外,我发现鸡喝水也很典型、很有趣,很 值得去写。仔细观察,看鸡是怎么喝水的?(放视频)鸡喝水只是很短的事,怎么把这 很短的、典型的、有趣的事写得很长?特写可以分步写。怎么分呢?(课件展示,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镜头四: )这么写,就分步了;这么写,短时间的事就能写长了。
同学们,我们四年级了,读书的时候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读课文写了什么,另 一只眼睛读课文是怎么写出来的,有什么秘诀,这才是完整的读书。
为什么叫声、步态只写了一个自然段,而吃相却写了三个自然段?这种表达形式 就是文本的秘妙,老师不教,学生想悟得这个秘妙那是相当困难的。认识写作的技巧, 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训练,把“语 言学习”与“模仿表达”有机结合,把“选材典型”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把“结 构分析”与“谋篇布局”有机结合,不仅得到一个写作技巧,也让这篇文章因这一技巧 而长久地存于孩子们的记忆之中。那么,如何才能把小动物“吃相”的有趣写出来呢? 这么教,会带给孩子们很多惊奇,人都是从惊奇开始启动思维的。这一惊奇,会让孩子 们产生很多思考。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沉下心来,和孩子们一起去关注文本的秘 妙——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怎么写得那么好呢?如此关注并引导,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收获可是相当了不起的!
二、巧引资源,展想象
新课标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 的最终体现是“读”与“写”。一直以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 内容,它们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的重要程度可以说是难分伯仲。
《普罗米修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 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温暖、文明、健康的生活,不惜触犯天规, 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人类造福的 伟大精神。这个故事想象丰富、情节动人、细节感人。教学时,我抓住神话想象丰富的 特点,特别安排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抓住文本空白处,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大胆想象,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文字 的运用能力。比如:1.抓住“没有火”和“有火”这两个画面,让孩子们放飞想象,想 象没有火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以及有了火人类过上了怎样幸福、安全的日子。2.狠心的 宙斯给了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对此你有什么话想对宙斯说? 3.普罗米修斯就这 样在高高的悬崖上,静静地看着远方,看着大地,看着他的人类,他看到了什么?这几 处的思考训练,犹如一根彩线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串联了起来。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 尔斯泰写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文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 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 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星,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教学时, 我本着“指向习作的阅读”的思想,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理解文本语言 及其表达形式。
例(片段):
师:小姑娘为什么要咽唾床?
师:可是过路人讨水喝,要不要把水给他呢?小姑娘可能会怎么想?
师:有人说,最大的爱是爱别人。当她把这救命的水让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的 时候,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一切,这就是博大无私的爱呀!就是因为这么多的爱交织在 一起,感动了天地,出现了奇迹。大家齐读该段最后一句话(生齐读“这时突然从水罐 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师:那股水流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
师: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爱心之水带来的神奇变化。
(让学生写完这段充满想象的文字故事,展示同学们的作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想象、表达训练,既提 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感悟,又强化了写作能力,加强了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三、 教材新用,感奥秘
《秦兵马俑》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五单元教材以“我 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和孩子们穿梭 古今,饱览名胜。《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翔实的 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 多、个性鲜明。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内容理解上难度并不大。若继续在内容上转, 孩子们听不到新鲜的东西,自然会厌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备课时,我反复 钻研教材,终于找到了极具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文中有大量的关于四字词语连用和 对称语言的表达。因此,我另辟踢径,预设本节课教学目标:让孩子们课堂上有效阅读, 充分感受语言的奥秘,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让自己的这节阅读课真正指向写作。
学习完新课,我又设计了变式练习,涵盖本课的教学要点(四字词语连用和对称的 语言),鼓励孩子们运用四字词语换掉括号里的内容,旨在检查孩子们课堂上学习新 知识的效果。孩子们积极思考,发言时词汇丰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到 了表达上的技巧,感受到了语言运用的奥秘。同时,我引导孩子们在以后的习作中注意 四字词语连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阅读教学中指向习作的教学内容与学 生日常写作的教学内容就同步了。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能带领孩子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 上,轻松习得写作方法,这样的教学能带给孩子一个又一个理性层面的思考与收获。
四、 依据特点,创情境
诗词教学,我们以往大多注重读、背、默,写得少。进行课题研宄以来,我们进行 了创新设计:以点带面,分类复习古诗词。如学了真实地展现多彩童年生活的古诗《牧 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联想到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宿新市徐公店》、 袁枚的《所见》、胡令能的《小儿垂钓》、白居易的《池上》、高鼎的《村居》……我 们还引导学生欣赏情景结合的写法,并启发他们思考怎么才能做到情景结合。让学生从
本课中选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运用情景结合的写法,改写成一篇短文。又如,学习了人 教版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中的《我想》《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现代儿童诗之后, 我也让学生或仿照《我想》写一写自己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及对美 的追求与向往;或仿照《童年的水墨画》写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自己及小伙伴童 年生活的快乐。这样,从仿写到自主创作,为学生学习、阅读诗歌插上了兴趣的翅膀。
五、课外阅读,稳过渡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必不可缺的营养品,我们在课外阅读教学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 试。《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的一部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其白描手法是书中的一大亮 点。在读书汇报课上,先让学生用最精练、最简洁的文字粗线条勾勒描写人物的精彩句 段并分享给大家,然后让他们练笔。在描写人或物的形态时,也要求像课文那样鲜明生 动、简练朴素,犹如清晰的黒白图片定格在头脑中,没有修饰的语言,只有记忆中画面 的如实再现。在锻炼后,学生们都能写出宣布成绩前的紧张、迟到时的忐忑不安、上课 时的全神贯注。课外阅读,在观察周边的事物、丰富自身的见闻、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 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写作素材的积累。
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实践,使教师的教学策略与行为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借风使 力,让教材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先让学生照猫画虎在模仿中完成习作,在课堂 上领悟写作方法,继而在习作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让习作变得轻松愉快。指向习作 的阅读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敢于创新,从“被动 接受型”转向“自主探索型”学习。还促进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使 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提升习作能力,让学生的习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借助于习作,学生的阅读变得广泛且深入,学生展开阅读与习作的双翼,在语文的 天地里尽情翱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